作者文章归档:陈岩锋

主人

湖南小偷


陈岩锋
前几日没有事情,到湖南转悠了一圈,除了和同学叙叙旧情,领略了一下早已熟悉的风光,就是追寻往日的印象。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同学的面孔有些变化,但是他们脸庞的轮廓还是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原来的模样,即使一些熟知的老邻居也是如此。还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外边学习工作了那么久,感觉到这里的街道,房屋好象都变得小了。也许是我已经长大的缘故,也许是外边的世界太精彩的缘故。总之,这个地方好象已经无法容纳我了。实际上如果按照以前的心情和阅历,我断断不会去思索外边的事情。那时候,唯一与自己有关的便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同事等等。而今,已经发生了某种大变化:那种旧日的情谊是非常深刻的,不能不说渗入骨子里,应了&#...

Read more

不要想得太美


不要想得太美
     陈岩锋
想得太美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倾向,尤其是在宏大叙事的情境下更容易产生。不过想得不再美点儿总是比较令人乏味的,毕竟我们对事物的美好还是充满着期待,寻找事物的美也是我们的寄托。这也是我们愿意想得美点儿的原因。然而,想得太美终究不是一件尊重事实的心态,也不是一个恰当的心态。生活的多样化,复杂性,也不允许我们盲目地乐观,想得太美。尤其我们将这种美感从思维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更应该谨慎地对待。虽然我这样说有些丧气,但现实生活由于我们想得太美造成的过错,使得我们也不得不这样思想。
《圣经》宣扬的是一种性恶论,《论语》按照我们大多人的...

Read more

★本站全文首发抗战日记:之一


敬告读者:

1,该日记陈岩锋保留版权;2,如果转载或用作商业途径必须经陈岩锋同意;3,允许论文作者部分摘抄该日记;4,该日记寻求出版。

1941年
四月二十一号星期一晴风
哎!我所带的布,是两长九尺,据规定的两长八尺五,我的布是足够了。
不料,今天用成衣局的尺一量,才只两丈七尺,他的尺也不知比我们家常所用的尺大吗?也不知人家量的得法,这个倒不管。
当时,许多同学都叫他……旁站,看住他剪,觉得他剪得也不费,不知怎样到剪完时,布竟不够了。
哎!依成衣局的剪罢,只有衣裳、裤、其余什么东西都有,就是没有帽。
哎!一个帽还得三尺半,我现在去那里弄布哩!回去取吧?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哎...

Read more

下跪:就是伟大,就是高尚



  陈岩锋
  
  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Brandt,1913--)在我们的视线内,是因为1970年对波兰访问时,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谢罪,才赢得了举世瞩目的盛誉。不过,这种盛誉却阻碍了我们认识到他还做出了别的贡献。譬如,提出对贫穷国家援助以缩小贫富差距,主张资本主义改良,制定缓和北约与华约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等等。
  
  勃兰特在华沙下跪谢罪,不是迫于威逼--如果道义也是逼迫力量的话,也可以称之谓“威逼”--而是出于自愿;对象不是压迫德国的强权者,而是被德国纳粹铁蹄蹂躏过的软弱者。这与我们习以为常的认...

Read more

端午节说屈原


端午节说屈原
   陈岩锋
  
  关于屈原自杀的动机,闻一多先生在《读骚杂记》一文中讲,可分三说。班固《离骚序》曰:“忿怼不容,沉江而死。”这可称为泄愤说。《渔夫》的作者曰:“宁赴常流而葬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手。”这可称为洁身说。东汉以来,一般的已经渐渐注重屈原的忠的方面,直到近人王树丹提出尸谏二字,可算是这派意见的极峰了。这可称为忧国说。三说之中,泄愤说最合事实,洁身说也不悖情理,忧国则最不可信。然而偏是忧国说流传最广,势力最大。
  屈原自杀动机闻一多先生已经做了研究。爱...

Read more

乌托邦


 乌托邦
   陈岩锋
  
  
  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国的大同世界
  社会、共产主义
  民主、自由主义
  
  无论我们怎么推断,民主、自由、革命等等,即使黎民的观念,也总是希图有一个理想家园来替代目前的“动物庄园”。但是这样的设想能否实现,前途是光明还是黑暗——随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消沉,虽然人们的意图转移为自由主义——仍旧难以叵测。
  目前,在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以革命的模式建设“伟大的社会”的理想泯没以后,替代品便是自由主义的改革。这样的转移就造成了大致两个结果:
  1...

Read more

社会思想反思学


1: 我在天津听到过这么一句话,是一个穿着朴素的底层人士说的:中国的工人下岗受穷活该。他们在工厂里干的是四个人,但在国外只需要一个人干的活。   
  下岗的确应该,但是我们是否应该从多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工人吃“大锅饭”习惯了,不思进取,一部分成为不劳而获者,竞争需要一部分下岗;下岗工人安置工作作为政府应该考虑全面一些,注意贫富悬殊,限制不正当得利集团;竞争加剧,职位越来越少。
   二十年前是人人贫穷(并非没有特权阶层),如今是贫富悬殊甚大。不过有大部分人生活有保障,这就是进步。总比都贫穷强。
   贫穷群体的形成并不尽在中国人口众多,而极大因素是由分配不均衡造...

Read more

理解的迟到


理解的迟到


陈岩锋


前日读到朱学勤先生的《迟到的理解》一文,今天思考得差不多了,也想谈
谈自己的观点。

朱学勤先生在该文中对顾准先生在特殊时期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也对
今天顾准思想被“发现”感到欣慰。作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文化人也普遍存在着
这种复杂心态。经过特殊时期“锻炼”造成的心理变态也使得他们不停地思考、
反省,找回失落的“理想国”。

作为顾准的女儿更是觉得很对不起父亲,她说:“我逐年追踪着父亲一生,
一九五七年以后,他是一步一步从地狱中淌过来的呀!他的深刻的思索常常是在
数不完的批斗、侮辱甚至挨打之中完成的,...

Read more

性与政治--世界人民最关心的两件大事


性与政治--世界人民最关心的两件大事
   陈岩锋
  中国民间调查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大抵是官僚腐败与下岗工人及其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国际问题,那么就是民族矛盾与国家间冲突。但是就我所体味到的却并非那么­回事。人们最关心的却是平时所厌恶的事情。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人们的饭桌,将会发现两种格外别致的菜肴:黄色段子与政治小道消息。如果说它们是我们饮食文化的佐餐,不如说是主餐。因为几乎每餐少不了。除非­在一些不可说的环境下,譬如子女,父母在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饭桌上总少不了黄色段子。而谈论政治笑话就相对更多一些。
  或许很多人不认可这两个方面是我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但...

Read more

学者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学者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记得前几年和一个检察官吃饭的时候,他说,我们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日回想学术腐败问题,何尝不是如此。 

  学者与检察官--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特殊性给大家一种印象,好象他们个个必须客观、严谨、认真、秉公执法、不能抄袭、作假、徇私舞弊。诚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差错。但把它作为教条就有些言过其实。究竟现实与理论存在差距。 

  不论学者、国家公职人员、医生还是教师等等,除了职业、工作性质不同,他们和你我一样都不是 “不食人间烟火”。都是社会中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是有功利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