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央行进行了1500亿元的7天期和7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3.40% 和3.60%。单日逆回购共达2200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逆回购创单日历史新高,表明央行对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持谨慎态度,更愿以强度较低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注入流动性。中标利率较高,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偏紧,资金需求旺盛。
沪深股市短期具备技术性反弹要求,而货币政策无法满足市场预期,恐怕也会制约反弹的高度。从A股目前处境看,大盘难以形成中期底部,未来市场还有下探可能性。
市场呼吁救市的呼声日益高涨,证监会迫于压力,或许出台相关政策。果真如此,股市就会陷于政策市的循环...
作者文章归档:刘杉

“员工持股计划”涉嫌利益输送
最近证监会出台了两项政策,引起市场关注。一项政策是扩容“新三板”,另一项政策是推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新三板”扩大试点范围,并逐步过渡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交易。就发展融资市场而言,“新三板”扩军是好事情。一来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来可以为众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投资标的和退出渠道。随着交易平台的伸展和挂牌公司的增多“新三板”吸收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市场也可能更为活跃。有券商分析认为,“新三板”市值虽然不大,...
股市几年后见大底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不久前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个段子:"某江湖郎中,有祖传良方,号称包生男孩。一副见效,售价两千,生男才付钱,不灵不要钱。于是,生下女 孩的因为没付钱也不找他了,生下男孩的高高兴兴送钱去。他的药成本不过几块,按概率有一半生意能赚到。居然平安无事骗了很多年,还挣了一屋的锦旗。仔细想 来,社会上很多的神是这路子"。
这样的神在股市中也很多。很多著名股评家因为预测准确而闻名,不仅赚了名声,还赚了银子。成功的股评家,基本上是死多头或死空头,因为这样下来总有蒙对的时候。还有的股评家,在十个城市讲演时说跌,在另外十个城市演讲时说涨,结果下来,也是著名股评家...
银行股存在系统性风险
不久前在深圳与当地证券业协会一位副会长交流,他说,证券界很纠结:“到证监会里转一圈,感觉股市要涨;到经济学家里转一圈,感觉股市要跌”。
看涨看跌各有各的理由。证监会近来出台很多”利好”政策,拯救股市的意愿溢于言表,但目前所出套路,尚未触及制度根本。中国股市困局在于审批制,要打破 这种“绞肉机”模式,需要股市外的“顶层设计”。
郭树清主席寄望于蓝筹股投资促成市场恢复信心,不过目前为止,投资者并不买账,其中最被看好的银行股出现连续调整态势,超跌反弹行情已经结束。
...
没人敢“价值投资”
蓝筹股投资近来成为市场话题。从郭树清到投保局,证监会一再向投资者喊话,要大家买蓝筹股。但市场并不买账,一旦行情活跃,还是小盘股涨得欢。这怨不得投资者不领情,这是市场条件使然。
按照经验,在没有市场大趋势情况下, A股一般每年也有两波短暂行情,一是春节后到“五一”前,二是四季度。这两波行情都是吃饭行情,年初炒年报,年底炒排名。
目前股市反弹就属于吃饭行情。鉴于流动性仍然偏紧,新股发行压力依旧,以及上市公司业绩预期不佳,这波吃饭行情还是熊市中的反弹。
蓝筹股虽然平均动态市盈率较低,但究竟有多少投资者会买进蓝筹股呢?
股市投资...
退市制度有效还需配套改革
中国股市有点像中国大学,都是混日子容易入门难,许多公司上市后即出现业绩变脸。由于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垃圾股依然能够在股市中混下去,并通过不断制造重组题材吸引资金热炒,即便净资产为负值也能圈到钱来。主板如此,开办不久的创业板也好不到哪去。
上市即变脸,让创业板沦为“套现板”,这充分说明创业板开办时的功利性。一方面“丰富”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管者有政绩;另一方面,为PE和股东套现提供新通道,多开了一个圈钱机器。创业板缺陷暴露无遗,完善退市制度成为关键。
5月1日起,创业板退市制度开始实行,这是中国股市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优...
股市的改革红利与风险
4月14日上午,央行突然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汇率波动幅度扩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定价迈进一步。这是央行考虑到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名义汇率接近均衡汇率后,决定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举措。汇率改革暗示人民币单边升值时代结束,其结果是资本流出风险增加,货币存量下降。在此条件下,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都面临重新估值可能性。
今年股市的最大不确定性,或许不是宏观经济走势,而是未知的经济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与潜在风险。
2012年是领导人换届之年,保持稳定本是社...
新股改革加固“伪市场化”,“路径依赖”致换汤不换药
4月1日是愚人节,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稿在前一天推出。在假期前将征求意见稿挂在官方网站,体现出证监会工作高效。但日期与愚人节如此之近,让人不得不有所联想。希望改革方案不要愚弄市场,更要避免自我愚弄。
然而很不幸,读罢意见稿,感觉的确过了愚人节,证监会愚民同乐。
总体来看,意见稿体现了证监会诸多善意,包括要逐步淡化监管者对盈利判断,强化信息披露制度,改善新股发行价不合理局面,协调好一、二级市场利益关系,抑制炒新活动,等等。新股改革意见稿用心良好,但亦表现证监会急于求变的矛盾心理,有改革意识,无改革之实,对市场制度本质认识不够,对利益格局难以下手。所谓改革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房价调控目标演变为涨价目标的三大逻辑
4月1日是西方 “愚人节”,而在这天之前,中国消费者感觉已经被愚弄了一把。
3月31日是地方政府公布本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截止日期,众多消费者对此政策寄予厚望。不过,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房价调控目标,基本变成了房价上涨目标。
此时尴尬的并非地方政府,也非中央政府,而是消费者自己。消费者之所以感到被愚弄,其实是误判了政策。在消费者看来,房价调控政策似乎应该就是降价政策,但无论是市场本身,还是宏观政策,似乎都不支持调降房价。
那么房价调控目标何以最终落实为涨价目标?这其中贯穿了三大逻辑。
其一,市场的逻...
利率市场化或年内提速
“两会”期间,中国央行负责人召开了记者会,会后,有人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据说一个高明的央行行长拥有的素质,就是让世界两大顶尖财经报纸听完发布会后得出截然相反的猜测。周小川行长昨日发布会后,FT的标题是《中国暗示人民币可能停止上涨》,而《华尔街日报》的标题则是《北京暗示人民币的上涨还未结束》”。
同一个表达,但市场解读不同,这就是周小川需要的效果。在全球央行行长里,讲话最能弯弯绕的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不过,后生可畏,周小川对外发言也常常语焉不详,引发多种猜想。当然,言论含糊并不代表行事混乱,中国央行的政策逻辑还是相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