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春华

椿桦:原名汪春华,安徽望江县人。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曾先后为《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现代快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撰写时评专栏。著有畅销文集《舆论尖刀》。现居广州,负责《信息时报》评论工作。

“化学火锅”在拿谁做实验?


  现在正是火锅走俏的季节。关于火锅的恶心事儿,我原先的看法是底料和客人的口水重复利用,但近日的新闻使我在内心将其恶心指数提高100倍。南京的媒体调查发现,火锅中的红汤和辣味,未必来自辣椒和油,多是“火锅红”、“辣椒精”调出来的;闻起来很香的香味,是“飘香剂”在发挥作用,有的火锅还添加了罂粟粉。而合肥的业内人士则通过媒体爆料,大约八成火锅底含有化学添加剂,调制“化学火锅”甚至还有专门培训机构。
  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挑战国人的心理底线,让人意识到,没有最毒的食物,只有更毒的食物;没有最坏的商人,只有更坏的商人。同时,这些商人与他们制造的食物,也为普及化学知识发挥了作用——三聚氰胺、苏...

Read more

“只管领导安全”的警察错在哪?


  成都有个很牛的交通警察,因为说了一连串雷人之语,而一夜成名。据《华西都市报》12月14日报道,有网友在论坛发帖举报称,11日,他行车途中遇到堵车,这时,双流县交警大队勤务二中队副中队长梁忠跑到堵车处拍打所停车辆,大骂司机,还不停地说,“领导的车子马上就要来了,你们这些车快走开些。”有司机不服,与这位交警争执,分别听到如下惊人之语:“我只为领导服务”,“我只管领导的安全”,“领导重要还是哪个重要?”
  这些话,我估计不只广大群众听了很受伤,领导听了也不见得高兴——就算你真的只管领导安全,只为领导服务,但不要说出来嘛,毕竟,大家身上的一切都来自群众的纳税。对如此不懂规矩的公务员,不...

Read more

进京自首者为何不是“涉嫌”正当防卫?


  广受关注的“进京自首”拆迁户童贻鸿日前被武汉市洪山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新京报》12月7日的消息称,童贻鸿被武汉警方从北京带回后,以涉嫌寻衅滋事刑拘,此次罪名变更为故意伤害罪。目前童的家人已接受了警方多次问询,但警方拒绝透漏童贻鸿的任何消息,也拒绝透露拆迁当日伤者的情况。
  此案的经过,广大公众已经通过童贻鸿的“进京自首”之举有所了解,大致情况是,拆迁人员开着机器来推童贻鸿家的房子,负责“保卫家园”的童贻鸿情急之下,朝楼下扔了块砖头,以示警告。第二天,他被告知“砖头打伤了人”。其后,童贻鸿坐飞机到北京向警方自首,舆论普遍认为,此举折射出公民对本地执法者的信任危机——这个是最基本的...

Read more

官员撞死人也可公款报销?


  前几天,河南洛宁县邮政局长谷青阳酒后驾车,横冲直撞,最终导致五名青少年命丧车轮。12月7日,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通报了此案,肇事局长被逮捕。五名死者的亲属都已经与政府签订了赔偿协议,每人获赔23万元。
  暂且不论遇害者的性命廉价与否,家属们能快速拿到赔偿,对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不过,这种安慰也颇为吊诡,如果我们默许它,就等于是承认这么一个现实:官员撞死了纳税人,最后还得由纳税人拿银子出来埋单。赔偿金来自当地政府财政,显然,这笔钱也有遇害者家人的纳税贡献。
  官员撞死人,公款报销赔偿金,这种事例眼下颇为常见。这里举几个最近的例子吧:《大河报》11月15日报道,河南西峡县气...

Read more

肖传国们的饭碗岂能这般铁


  写下这个题目,我感觉脖子突然有一种来自铁锤的凉意。当然,这只是一种幻觉,这年头,说不同意见的人产生一些幻觉,是不足为怪的。具体到“锤子教授”肖传国的问题上,就更不奇怪了。
  新闻说,华中科技大学及协和医院于25日下午将解职决定书送到了肖传国手中。具体的处理决定是这样的:解除肖传国在学校担任的行政职务,即同济医学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以及聘任的教师职务。同时,协和医院免去肖传国泌尿外科主任、《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主编职务;给予其行政记大过处分和待岗察看一年处理。华中科大表示,将以此案为教训,加强师德医德教育和法规校纪教育。
  这个解职决定虽说来得迟了点儿,但总算表明了校方对肖传...

Read more

我是一块臭豆腐


  我是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但一向不敢确定自己算不算知识分子。如果现今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提意见的群体的话,那么我当属其中的一个老成员。我姑且把这个群体命名为“意见分子”。
  如今这社会,媒体高度发达,提意见、搞监督,不再是媒体人士及精英人士的专利。表达欲望强烈的草根阶层、放下架子的官员,都可以借助各种媒介成为“意见分子”。对于这种多元话语结构的演变过程,我是深有体会。这从我十几年来因写批评文章而被官员“关照”的次数逐步递减,可以看出来。
  话虽这么说,但舆论监督的阻力还是不少的。都知道咱们中国人嘴上很谦虚,习惯于满面笑容地请人“多提意见”,但你真要是提了,笑容变怒容的“化学...

Read more

“给党抹黑”的官员还在位否?


  尽管经常听到上级“痛批”下级,但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措辞如此激烈的“痛批”,还是让我颇感意外。《河南商报》11月23日的消息说,在河南省法院系统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张立勇院长历数法院系统存在“四大问题”,痛批个别法院院长“给党抹黑”。他说,“你当法院院长,是人民选出来的,老百姓对你寄予很高期望,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干什么东西。”
  这番措辞的确够严厉的,听起来,张院长批判得也够狠,有不少网民声称很解气。不过,我反复听,怎么也感觉不出这番“痛批”到底“痛”在哪儿!措辞狠,并不代表骂得狠——张立勇院长的“痛批”,大概就属于这种。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是,张院长并没有指出那些“给党抹黑...

Read more

科长日记VS小学生作文


  写日记,是一种个人化的习惯,但在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却被派上了监督权力的用场。报载,今年初,泰州海陵区在36个实权部门选择105名科长进行“追踪”评议,要求这105名科长在规定的日记本上,对其每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分管领导每周要对他们的“日记”进行“面批”,区作风办定期抽查。日前,海陵区纪委书记透露,目前已有5名干部因记日记不认真被诫勉谈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官场上流行起写日记来。当然,“科长日记”,不同于“香艳日记”、“腐败日记”之类,前者是一种工作要求,后者是自愿记录。但通常来说,写日记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不浮夸,要言之有物。这些要件,我看“科长日记”就未必符合...

Read more

甭管“腐败日记”作者是谁


最近网上流传的“反腐日记”连载,无疑为网上反腐揭黑增添了些许新意——自己反自己的腐败。据《重庆晨报》11月16日报道,近日在天涯论坛上,网帖《腐败书记微博》记述了某官员升迁过程,涉及淫乱、权力寻租、行贿受贿等细节。人肉搜索显示,日记主角系现任湖北恩施公安局副局长的谭志国。但当事局长称帖子无中生有,系侮辱毁谤。恩施官方面回应称,初步调查显示日记不是谭本人所写。
  按说,腐败这种事儿,做的人都会小心翼翼,销毁罪证都来不及,哪会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公之于众呢!但鉴于“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官员情妇日记”都曾闹得沸沸扬扬,有时候你不得不惊叹日记作者的勇气的确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样来看,官方的...

Read more

别拿烟草基金等同慈善捐款


  该不该接受烟草行业的捐赠,的确是件颇费思量的事儿,相关争议持续至今,难见分晓。但最新一则报道所引发的辩论,似乎分出了胜负——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金叶基金,捐款1000万元,用于支持“母亲水窖”及“母亲健康快车”两个公益项目。从某网站的调查来看,有大约八成的网民支持接受捐款,远多于反对者。
  所有这些论战,均源自烟草行业那被熏黑的暴利。支持与反对,各方的说服力看上去都很强。包括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在内的反对阵营,认为接受烟草捐赠,与控烟原则背道而驰,何况我国已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规定“缔约方应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但这些理由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