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钱颖一

研究领域包括比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转轨经济学》共同编辑,国际学术期刊《中国经济评论》和国内学术期刊《经济学报》编委。此外,目前还担任亚太商学院联合会(AAPBS)会长、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理事会理事、世界经济学联合会(IEA)执行委员委员、哈佛商学院(HBS)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网讯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主席。

理解经济学原理


  一、为什么经济学原理重要?

  14年前的2002年,我受聘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当时不只我一个人,而是一共有15位在海外大学任教的经济学教授受聘为特聘教授,每人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设一门课程。绝大部分特聘教授开的是博士生课程,而我自告奋勇开设本科一年级两个学期的《经济学原理》。2002年9月我在清华第一次上这门课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在清华大学的主楼后厅,大概有500个座位。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开这样的课,所以吸引了很多学生,除了清华经管学院2002级和2001级本科生外,也有清华其他院系和清华外的同学来听课。在过去的14年间,我一直坚持在清华经管学院开这门课,是同另外一...

Read more

阿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


  阿罗(Kenneth Arrow)于2017年2月21日在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罗奥图(Palo Alto)去世。我在当天听到这个消息,仍然感到很意外,虽然他已是95岁高寿了。不到一年之前的2016年5月9日,我在斯坦福参加有关中国经济的研讨会时,他还坐在下面听我发言,之后我们一起拍照。他那时看上去身体很好,思路敏捷,问了我几个有关中国经济的问题。我们还谈到此前不到一年的2015年6月,他到重庆参加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有兴趣。

  我第一次见到阿罗是在1990年1月。那是我正在博士临近毕业期间找工作,到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做“工作演讲&r...

Read more

中国教育最可怕的地方是培养出了一些没底线的人才!


  我对教育问题有极大的兴趣,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的求学经历(清华、哥伦比亚、耶鲁、哈佛);

  二是我的执教经历(斯坦福、马里兰、伯克利加州、清华);

  三是我在清华经管学院担任院长至今八年多的经历。

  由于我并没有受过教育学系统训练,所以不熟悉教育学的方法和分析框架。我是一名教育实践者,所以我就从直观的观察开始。我今天讲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三个观察。

  01  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不错

  首先,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中国教育的成绩。因为中国过去35年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教育完全失败,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肯定成绩是容易的,但是肯定到点子上并不容易。我的第一个观察...

Read more

为什么我们的创造性人才这么少?


  大家好,担任首期《参事讲堂》的主讲人我感到非常荣幸。特别是在这个高考季,昨天和前天是全国高考日。2017年正值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的日子,我非常幸运地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被清华大学数学专业录取。应该说40年前的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我自己的命运。今天我在这里讲的话题是有关教育的,当然也跟高考有关。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叫做《创新人才教育》,这个题目有两层含义,一是创新人才的教育,我要讲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二是创新的人才教育,是讲在人才培养中我们需要有创新的办法和创新的改革。

  首先,今天的演讲是基于我过去11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

Read more

硅谷为什么这么牛


  什么造就了硅谷奇迹?

  硅谷这个地方对我有特殊的意义。我从1990年搬到硅谷,9年间目睹了硅谷的腾飞。

  硅谷是什么?硅谷这块土地原以农业为主,特别盛产大樱桃,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到处可见樱桃树。在外人看来,硅谷是高科技的圣地。但是从来没有人或政府定义过什么是高科技,或高科技含量。硅谷在不断的创新中变化,20世纪60年代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70年代是微处理器,80年代是软件,90年代则是互联网。硅谷是变化的。

  硅谷也有起落。比如房价的涨落就是明证。1991年买的房子到1995年房价大概跌了20%,随后几年又涨上去了。所以硅谷也不是永远增长,整个创新过程是一个新陈代...

Read more

教育决定中国经济未来


  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财经》: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您作为“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40年来从读书到任教,一直没有离开大学,而且是在国内外不同的著名大学。在您看来,目前中国的大学距离世界名校还有多大差距?

  钱颖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3600万,高校在校生2700万,高校每年录取本科专科学生700多万,这些数字都是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经济GDP总量是全球第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七分之一。相对于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潜在的人才规模,相对于巨大的经济总量,中国具有创造性...

Read more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


  我对教育问题有极大的兴趣,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我的求学经历(清华、哥伦比亚、耶鲁、哈佛),二是我的执教经历(斯坦福、马里兰、加州伯克利、清华),三是我在清华经管学院担任院长至今八年多的经历。

  由于我并没有受过教育学系统的训练,所以不熟悉教育学的方法和分析框架。我是一名教育实践者,所以我就从直观的观察开始。我今天讲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三个观察。

  中国教育的“平均水平”较高

  首先,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中国教育的成绩。因为中国过去35年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教育完全失败,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肯定成绩是容易的,但是肯定到点子上并不容易。我的第一个观察是,中国在大...

Read more

我们对效率重要性的理解往往是不够的


  为什么效率重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公平问题通常显而易见,但效率问题通常不显而易见,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我们讲《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举小偷偷窃的例子。所有人都认为偷窃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偷窃是不劳而获,是不道德的。偷窃也不公平,因为财富无缘无故地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了另一个人手里。经济学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经济学家认为除了道德问题和公平问题,还有效率问题。一般人看这个问题,无非是原来我有2,你有3,现在变成了你有5,我只有0。经济学家推理说,需要再往下想一步。因为我知道你要来偷窃,所以我就要买锁,就要雇保镖,这些都占了资源,饼就在无形中变小了。这就是效率问题。

  同样,腐败是件坏事情,...

Read more

合同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意义重大


   今天我们讨论合同理论,当然和201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立弗·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姆斯特朗(Bengt Holmstrom)直接相关。而他们两人的研究与我们的很多理论研究和政策思考也是直接相关的。

  1.合同理论和中国问题的相关性

  我想用两个例子,来说明哈特和霍姆斯特朗的研究如何延续到我的学术研究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学术研究都是延续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向前,而不是像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和前人的研究毫无关系。

左:霍姆斯特朗,右:哈特左:霍姆斯特朗,右:哈特

  第一个例子是我和车嘉华对中国企业所有制的研究。哈特认为,在...

Read more

大学的改革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从一个低收入的计划经济步入中等收入的市场经济。在未来的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将从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并最终向高收入迈进。与之对应,中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后,重心转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从知识传授转向更加注重培育创造性人才,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培育人的素养,以适应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的改革在中国成为上下关注的问题,一些大学率先进行综合改革试点。我从2006年秋季学期起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十年来,在学校和学院教职员工的支持下,清华经管学院在学院层面探寻大学改革之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