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友林

六年央行,十五年期货、外汇、证券及项目融资经历。
21世纪最有创意的应用理论——制脑权——之父。

著作:《加拿大经济论丛》1991年(参著)
《企业股份制改造》1993年
《制脑权》2000年
《身边的经济学》2006年

本人已经发现,某些网站擅自转载我的作品。在此郑重声明:
未经作者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国际互联网上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本人的图片和文字,否则将视作侵权,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对土地问题的若干认识(1)


我对土地问题的若干认识

 

 

    一、关于土地资本化与中国资本悖论 

    1、资本稀缺的国家在大规模浪费资本

    中国是一个资本极其稀缺的国家,同时,她又是一个资本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这是肯定的。从土地资本浪费,联想到大学生就业和农民盲流问题。因此,通过资本浪费反推就业机会的损失。我得出一个结论:由于绝大部分土地非资本,中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就业机会达到3亿个以上,因此损失的GDP达到13万亿元以上,占目前GDP75%

 

2、土...

Read more

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这边独好?

 

全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学家都认定2008年中国经济会有8-9%的增长。中国经济依然十分健康,基本面非常好,中国经济具有独特的免疫能力,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没有实质性的影响等等。全世界都在危机,只有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阿门。

 

10%的增长?在三个月之前,我就有一点怀疑上半年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我希望有这个数字的增长,但是,我没有从逻辑上得到任何有说服力的解释,我说服不了我自己,也许,中国经济早就陷入衰退之中,而公开发表的所谓统计数据却不是这样。

我希望有统计口的专家解释大家都能看到的基本事实:

第一,...

Read more

以“创新”的名义投机


以“创新”的名义投机

 

过去,美国的“强大”背靠的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本化能力。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这种资本化带有强烈的投机色彩:

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华尔街发明了许多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只有设计它们的人才明白它们究竟是什么,很多产品被投资银行包装得很光亮,一些不知道这些产品的人盲目买进,却不知道有多大的风险。2003年,巴菲特指出,金融衍生品,这些几乎没有人能弄明白的工具是“大规模金融杀伤武器”。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格拉斯曼说:华尔街其实就像是以前的蛮荒西部。几个牛仔聚在一起发明一种工具,经过市...

Read more

美国在技术上已经破产


美国在技术上已经破产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破产的,因为,它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偿还”它对本国国民的债务。

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金融)机构无限制地对外举债,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之下求助于政府,由政府代为还债,那么,国家就可能破产。

美国的外债总额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美国的净外债正在逼近4万亿美元,美国经常项目不平衡状态也在不断恶化,导致美国净外债不断上升。而次贷危机和随后的金融危机将美国财政置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现在美国面临巨大的困难,因为美元资产价格狂泻,对外国...

Read more

国家破产


国家破产

 

投资界的“圣人”——巴菲特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Its 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that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巴菲特发现高盛没有裸泳,于是在2008923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将最多向高盛证券投资100亿美元。

冰岛有温泉,我不知道冰岛人是不是习惯在温泉里裸泳。这是开玩笑的,不必当真。但是,今天的事实却向大家证明了一点,这个只有32万...

Read more

再论止损


 
  (提要:本文将过去所写关于止损的文章主要观点加以综合归纳整理而成。止损(STOP LOSS)是风险投资的基本功,就象练功必须练习蹬马步一样,做风险投资,就必须练习止损的技巧,止损的技巧不练习到家,因此,不会止损,或者没有止损意愿,或者不善于止损的人,或者没有止损习惯的人,最好不要轻易涉足风险投资。投资者每年要对止损的技巧进行年审。)

  止损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其目的就在于投资失误时把损失限定在较小的范围内。股票投资与赌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可通过止损把损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成功的报酬,换...

Read more

止损使高盛逃过劫难


止损使高盛逃过劫难


  【提要:在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消失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掌门人并不都是笨蛋,高盛就是一个例外。仔细分析发现,高盛的例外很简单:及时止损加反向操作。】


  在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消失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掌门人并不都是笨蛋,高盛就是一个例外。
 

  精明过人的投资猛人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30 -)有一句戏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It’s 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that you discover wh...

Read more

金融危机中的伯南克


金融危机中的伯南克

 

2008103日(美东时间),美国金融业拯救方案终于在千呼万唤中过关了。美国众议院以263票对171票通过此前被该院腰斩过的救市案。众院929日以205票赞成、228票反对的结果,否决了最早版本的救市方案,结果引起了市场和政坛的大震荡。和第一次被否决的版本不同的是,新版救市案由参议院增添了一系列总值约1500亿美元的企业与中产阶级减税措施,以及由联邦保险担保的银行存款上限调高到25万美元。该方案随即交到积极推动其通过的布什手上,这位美国总统迫不及待地在上面签字生效。

2008103日(美东时间),在众议院批准白宫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

Read more

格林斯潘的经济弹性假说(4)*


格林斯潘的经济弹性假说(4)*

  事实上,当流动性不复存在的时候,美国经济就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恶性循环。那么,目前美国经济如何恢复弹性?格林斯潘并没有给大家提供标准答案。

  但是,格林斯潘已经承认人类在与泡沫作斗争时从未找到过灵丹妙药。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证实了他关于“人类在与泡沫作斗争时从未找到过灵丹妙药”的说法,同时,也反驳了他的万能的经济弹性假说。

  2007年12月,格林斯潘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自我反省。他在12月12日的《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表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迟早要发生的事”,而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全球经济扩张...

Read more

格林斯潘的经济弹性假说(3)*


 

格林斯潘的经济弹性假说(3*


    我们知道,格林斯潘的这些论调建立在一个基本事实的基础之上——资本大量流入美国。1980年代早期,部分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美国财政赤字急剧扩大和恶化,政府融资需求大幅上升,长期利率进一步拉高。全球资本被吸引到美国,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美元汇率急剧升值和美国经常账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