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良敏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总编辑

迎接新“下乡运动”


迎接新“下乡运动” 
 
刘 奇
 
五十年前,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席卷整个中国,2000多万知识青年被送到农村。五十年后的今天,一场波澜不惊的新下乡运动正悄然发生。所不同的是,五十年前的那场运动,下乡者是被动的,靠的是政治动员和行政干预;而今天这场新下乡运动,下乡者是主动的,是自愿选择的结果。眼下发生的这场运动,主要包涵十大群体。
 
一、返乡创业的农民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农民工总数达2.77亿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09亿,同比增加2.7...

Read more

新农村建设需要活化传统精华


 

18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鸡鸭”,这是古人眼中的乡村美景。今人眼中的乡村美景,还要加上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一些人眼里,这可能就是理想中的新农村了。但金玉其外,还应秀慧其中,当下新农村建设不是盖上新房修好路,就算是现代化的新农村了,她应该具备“三美”,即生态环境美、社会和谐美、人的心灵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大同”,进而推进城乡大同。硬件再美,社会离散,人心不暖,也只是徒有其表。当下亟须抓...

Read more

政府“自我革命”的逻辑与路径



改革,是三十多来的主流话语。今天的改革,难度更胜于过往。
 
为何要改革,无需过多阐释。简单说,就是旧有模式不灵了,习惯做法行不通了,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怎么办?必须打破围墙,开辟新路。
 
这堵墙于改革而言,就是权力的惯性和利益集团的固有藩篱。如同打仗,先要寻找敌手。有的放矢,方能一招制敌。改革又与打仗不同。就打仗来说,消灭敌人是唯一目标,而改革,除了消灭“敌人”外,还要把枪口对准自己,“革自己的命”。
 
这是改革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传统的改革思维是单向度的,消灭了“敌人&...

Read more

长寿的中国小农(下)


20
四、优胜的经营主体

小农长期以来占据主体地位是优胜劣汰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规律的选择、农民的选择。古今中外的基本经验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中国搞过人民公社,苏联搞过集体农庄都失败了,历史反复证明除了家庭经营,其他方式是行不通的。更何况美国追求的是劳动力产出最大化,我们追求的是土地产出最大化,土地产出最大化需要的是精耕细作,是不讲价钱、不计报酬的团结协作,这一点只有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农才能做到。中国小农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先发优势正重现生机,不施化肥,不用化学农药的有机农业只有小农才能做好。
 
中国现代的小农正与时俱进,脱胎换骨。一是已非自给自足,产品...

Read more

长寿的中国小农(上)


 

长寿的中国小农(上)

             文/刘奇

20

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小农大国,今天尤甚。2.3亿个家庭承包经营农户,就农业的经营主体而言,是美国230万个的100倍,是英国23万个的1000倍。中国小农何以如此长期占据农业的主导、主体、主力地位,除了农业需要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的特性之外,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制度环境。

一、优秀的遗传基因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何以如此?关键就在于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农业有着优秀...

Read more

从“中国方案”到“中国标准”


 从“中国方案”到“中国标准”


杨良敏

 丹桂飘香的九月,G20杭州峰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同西湖的大美,峰会以圆满的表现,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尤其是为弱势中的世界经济寻找出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出“中国药方”,提出“中国方案”,取得广泛共识。
       这一盛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其“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恰逢其时”。对世界而言,当前世界经济深陷困境,期望中国作为东道主在谋求...

Read more

乡村教育的忧思


 

乡村教育的忧思

 0

Read more

中国农民的第三大发明——乡村旅游再认识


 

中国农民的第三大发明——乡村旅游再认识

刘 奇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有着无数辉煌的发明创造,农村改革的经验无一不是广大农民的首创。但就塑造财富神话的群体伟力而言,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三次大的发明创造,即拓展产业空间创造财富神话、拓展地域空间创造财富神话、拓展思维空间创造财富神话。

中国农民的三大发明:“三拓”创富神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第一大发明是拓展产业空间创造财富,即用卖粮的余钱由一产冲进二产三产创造财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农民在土地承包后家庭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温饱问题很快解...

Read more

在谋求创新优势中实现战略转型



  在谋求创新优势中实现战略转型

            杨良敏

 今年气候多湿热,立秋后的北方,空气仍有些沉闷。
        8月16日,随着一道烈焰腾空而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这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是初秋沉闷空气中的一声惊雷。它发出的巨响,震动世界。...

Read more

破局:在反思中寻找力量


 

这个夏天不寻常,内忧外扰费思量。
    暴雨山洪席卷大江南北,凶猛如虎。所到之处,房倒屋塌,庄稼地里起波涛。苏北盐城,更遭罕见龙卷风,小楼削顶树升空;武汉三镇水漫家园,一片汪洋。
南海大浪起,一场“仲裁案”引来斗争、博弈的复杂情景。虽为他人别有用心之“闹剧”,但事关我们的国家核心利益,我们必须动用大量外交资源,动员诸多军事资源以应对。大国崛起之路不平坦,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天无常、世无常,可谓常。顺势而为,如水流低处终归海,没什么大不了。在反思中寻找力量,当可行稳致远。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