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真正成熟的市场中,金融产品的种类应当能够允许投资者创造出未来多元化的报酬结构,以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而在对这些新兴金融产品的探索中,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债”)是一个实现股、债两市联动的重要工具。选择合适时机推动可转债产品的发展,对于优化上市公司资质、保证投资者回报、以及提高A股市场自身机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A股资本市场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与多元,在短短的20年间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市场参与者种类的日渐繁多,以及投资者成熟度的逐年提升,均促使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日趋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
在...
作者文章归档:吴晓求

《紧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国资本市场分析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股市市值未来8年或增4倍
在认识清楚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会呈现五个方面特征:
第一,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国际性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之一,仅股票市场的市值到2020年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现在大概是25万亿左右。相当于8年增4倍。
第二,将形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资本市场结构系列,资本市场的功能将得以完善。
第三,多层次的股票市场结构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将会达到4000家,其中中小板、创业板达到2000家。B股市场与A股市场在未来的七八年时间有望合二为一,退...
未来10年股指将重回6000点 B股时代终结
预计到2015年,人民币将实现可自由兑换,到2018年,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将占据25-30%的份额
“未来10年,上证综指回到6000点没有问题,B股时代也将结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此非常肯定。他并预测,到2015年,人民币将实现可自由兑换,到2018年,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将占据25-30%的份额。
吴晓求是在9月17日-18日举办的证券日报暨经报证券日报投资公司培训班上做出上述预测的。他演讲的题目为《中国经济的外忧内患与资本市场的未来》。
在谈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时,吴晓求表示,到202...
房价调控务必真抓
进入9月,由于房价上涨较快,辽宁丹东、广东韶关先后推出限价令。按照丹东和韶关近期房价走势,对比住房城乡建设部二三线城市限购标准,丹东韶关这样的城市显然应该在限购之列。(9月15日《人民日报》)
住房问题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房价居高不下一直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民生焦点。从起初“国八条”到地方举措跟进,无论是限购还是限价,现如今调控力度已经波及到二三线城市。中央下大力气、下决心治理房产市场,确保百姓安居乐业的信心从未改变。
然而,房产市场在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调控的大背景下,房价依然能够稳坐钓鱼台,这和执行力疲软脱不了干系。为了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
全面总量紧缩政策应该结束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要考虑外部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采取结构性的定向宽松政策,全面总量紧缩的政策应该结束了。
货币政策不宜再紧
从短期看,欧债风险实际上要比美债风险大得多。全球金融市场未来还会出现大的动荡。中国A股不会独善其身,不过动荡波幅会小一些。总体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波动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是欧债,内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要...
2011年股市将大幅波动
预测篇 市场将呈前低后高格局
展望2011年股市,吴晓求表示“离不开五大背景”:一是今年进入全流通时代,股市定价功能恢复,A股不再看H股的脸色了,同时股民也不要指望再出现2007年那样的单边大牛市;二是通货宽松时代来临,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货币都非常充裕;三是融资压力来临,银行股将再度大幅融资卖给股市带来巨大资金压力;四是经济进入高增长与结构转型的时代,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努力扩大内需;五是在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化时代来临,金融体系逐步国际化,货币红利来临。“这五大背景,有的是利好,有的是利空。”
因此...
大国经济的可持续性与大国金融模式
经过改革开放30 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经济竞争力,还是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而言,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如何维持中国这个全球性大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是我们面临的战略问题,而这其中,构建一个具有强大资源配置功能且能有效分散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实现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的战略匹配,则是战略中的重心。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经济大国,在选择其金融模式时,美、日两国的经验或教训值得我们重视。
一、美国经济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增长:来自于科技创新和金融的强大推动力
(一) 科技创新与美国跨世纪的经济增长回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