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秩序处于断裂与重构摩擦性对接的微妙时间窗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亚洲,若要获得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既有赖于绝对经济实力的增强与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搭建,也取决于亚洲主要经济体之间能否消除非合作性博弈,更离不开基于区域发展范式与大国共性的亚洲新角色的重塑与国际担当的确立。
在“以邻为壑”盛行,促进“共同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寻求共同发展对身处国际经济秩序变迁中的亚洲来说尤为重要。
成立已有13个年头的博鳌亚洲论坛,随着中国和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分量不断增加,其作为多边对话的国际平台,参与国...
作者文章归档:章玉贵

清醒估计中美高端制造业差距
一直致力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奥巴马,日前在迈阿密港发表鼓励美国人使用“美国制造”的演讲,演讲过程中,一阵风吹落了其身后起重机上的美国国旗,露出了带有汉字的中国某品牌标志。由是,一些人戏谑且略带自豪地说,奥巴马这是在给中国产品做广告。
刻意放大这一偶发事件的含义,未必可取。作为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清醒估计中美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依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既需要通过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以提升地位,更需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打造国家竞争优势。
美国制造依然是中国追赶目标
从规模看,中国早在2010年便超过美国...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亟须厘清路线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再三强调要用开放促进改革,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自3月1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以来,李克强近期多次提出该命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最高决策层对中国经济低效率现状的忧虑,凸显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高难度,扭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倾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充分的信息和准确的数据是理性经济决策的前提。作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均相当丰富的新任总理,太清楚今日中国经济的矛盾所在。不客气地说,在去年中国高达51.9万亿元的GDP中,真正能称得上是有效经济产出的比例,恐怕不会超过...
让国际化成为银行持续发展的抓手
五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2012年的盈利指标,确实比较好看。五大行的净利润合计超过7500亿元,较上年增长近12%,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0.99%,拨备覆盖率接近300%。尽管有资产质量风险的警示,但市场对上市银行今年的利润增长持乐观态度。
中国银行体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盈利势头让美欧同行艳羡。但银行业盈利的“铁饭碗”还是固定存贷差。各方预计今年新增贷款超过8.5万亿元,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带来的投资扩张。信贷扩张和固定利差似乎为利润增长打了保票,但银行来自净利息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上,很难想象,一旦利率市场化时代来临,银行靠什么获取巨额利润...
油价市场化 厘清政府边界的试金石
备受诟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终于在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启动了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机制与市场的预期基本一致,也与国际原油市场联系更为紧密,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勉力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尽管本次改革后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与真正的市场化仍有相当距离,甚至也不排除未来还有反复的可能,但能够迈出这一步,依然值得广大市场主体期待。
肇始于1998年的成品油价格改革,迄今已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2003年以盯住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大市场为基础,每月一调整的市场化改革。2000年以后,形成了以三地加权平均价格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市场化特征较明显,但缺点是市场化机制并...
施正荣:成也新能源败也新能源
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载体,在摸到产业发展脉搏之前,暂时抑制住投资冲动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曾经的标杆人物、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日前辞任CEO,这既出乎公众意料,又在预想之中。这位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前中国首富,如今留给运营者的是债台高筑、短期偿付能力告急,且深陷反担保骗局等一大堆烂摊子,企业股价徘徊在1美元左右。这恰好折射出如今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诸多内伤,亦说明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载体,在摸到产业发展脉搏之前,暂时抑制住投资冲动是十分必要的。
记得2009年,中国便首度超越美国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低炭产业领域,...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助推经济加速转型
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无法回避的要素依赖,是人力资本积累的较低增值水平。因此,在转型关键期,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尽快改变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之间的相互脱节现象,保持高素质人力资本的持续供给,是适应经济转型的关键之举。
从“两会”释放的信息来看,无论是备受瞩目的“大部制”改革还是对经济增长新动力的热议,均离不开经济战略转型这个核心命题。
显然,本轮“大部制”改革的标志意义,不在于政府机构的减并,而在于能否通过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达到既要简政放权,更要厘清政府、市场与法治的关...
房地产调控难见显效的症结所在
在今日中国诸多棘手经济难题中,“收入差距扩大”和“房价高企难下”无疑是最具符号意义的两大命题。前天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鲜明不过地体现了这一点。
上述两大命题均可归结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福利效应低下或曰未能形成有效覆盖。可是谁都明白:如果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有可能触发系统性经济与社会风险。
没人能否定近十年来中国在做大经济与财富蛋糕方面的能力。例如,200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美元是1.4万亿美元,而到2012年已变成8.3万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十年前的六倍...
“人民币时刻”还远未来临
作为超级新兴经济体,中国给全球带来的下一个重磅红利似乎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溢出效应。
自2011年央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明确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以双边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不断拓展为杠杆,人民币正快速介入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体系中。去年,央行分配给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额度翻了两番达2700亿,并首次授予外资银行人民币跨境放贷额度。今年,央行明确要求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比如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继续支持我国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
远图长虑应对美欧“贸易高边疆”
美欧一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加上美国在金融领域难以撼动的主导地位,不仅将巩固以美欧范式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更将打压新兴经济体积极主导全球贸易体系的行为空间。如若美欧成功构筑了针对中国的“金融与贸易高边疆”,那么中国在全球顶层价值链中的地位将很难获得实质性提升。
几乎占到全球经济一半产出的美国和欧盟,日前释放涉及新贸易和投资协定展开谈判的信号,无疑将对全球经济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联想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去年对外贸易总额只落后于美国156亿美元,迟早要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趋势,美欧旨在为“全球其他国家在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