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蓝筹股暴涨的阴谋
■苏培科 来源: 12月27日《中国经济时报》
12月26日,沪市大盘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带动下,股指一举冲上了2500点,市场一片惊呼。如此“牛市”景象,让很多投资者倍感疑惑:中国股市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中国股市将向何处去?
2006年,中国股市的一枝独秀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沪市大盘从今年元月4日的最低1161.91...
作者文章归档:苏培科
警惕蓝筹股暴涨的阴谋
■苏培科 来源: 12月27日《中国经济时报》
12月26日,沪市大盘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带动下,股指一举冲上了2500点,市场一片惊呼。如此“牛市”景象,让很多投资者倍感疑惑:中国股市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时代真的已经来临?中国股市将向何处去?
2006年,中国股市的一枝独秀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沪市大盘从今年元月4日的最低1161.91...
■苏培科 来源:12月13日《中国经济时报》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试验室发布研究报告《对我国股市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几点思考》后,市场一片哗然。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股市欣欣向荣之际抛出如此沉重的话题有泼冷水之嫌,是别有用心。有人甚至嗤之以鼻,认为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根本就不足为虑,是以往股权分置的历史弊端所致,股改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而在笔者看来,中国股市...
■苏培科 来源: 11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
近期,中国股市甚是热闹,在工行、宝钢、中石化、国航、万科、中行、长电、联通等“八大金刚”的推波助澜下,股指大盘一路飘红。11月20日,上证指数一举突破了2000点的整数关口,再度创下了五年来的新高。从998.23点起步,截至11月21日的收盘点位2037.55,这轮行情的涨幅已经达到了104%。对于如此牛气冲天的行情,市场一片沸腾。
遥想古...
近期,市场传闻国际著名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在香港市场纷纷转战汽车板块,而且他们给中国汽车行业做出了买入评级,A股市场的汽车板块也活跃起来。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将来在中国汽车行业回暖、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诸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汽车板块个股将“机会”来临,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短期的投机,因为中国的汽车业仍处于襁褓之中,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真正的考验也随之来临。
2007年,汽车类上市公司究竟将何去何从?汽车板块个股是馅饼还是陷阱?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近10...
养命钱管理应慎之又慎
近期,国内外各大媒体报道中国欲划拨国有企业10%的股份给国家养老基金,以弥补中国养老基金领域在未来10年的资金缺口和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称此举是中国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第一步。
其实,中国国内关于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的争论早就开始了,争论涉及的内容已经很深入、很具体,而且关于划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给社保基金的大方向已经得到了各方的认同,只是在划拨的路径和方法上有些具体的差异。在路径争论方面分为两类:一、建议采取直接划拨国有企业股份10-20%的方式来补充社保基金;二、建议国资委将国有股减持后以现金划拨的方式来弥补社保基金。只不过是至今没有具体结...
防止中国股市在“A+H”后沦为影子市场
■苏培科 来源: 10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10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启动了国际路演,首场推介会吸引了全球500余家机构投资者,截至当天下午的认购订单高达1344.98亿股,国际配售超额认购倍数达到3倍。据称,此次工行募集200亿美元左右的IPO规模,有望创下全球最高纪录。另外一个纪录则是首次实行“A+H”模式同时在国内...
防止土地新政沦为吹泡沫的工具
苏培科
近期,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地荒论”、“闸门论”、“房价暴涨论”等言论蜂拥而出,让业界一片沸腾,让学界争论不休,让消费者恐慌不已。从而,此次出台的中国土地调控新政再次引发了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大讨论。
近些年来,国内“圈地运动”的盛行和农民土地被大量掠夺,导致失地农民逐渐增加和土地资源逐渐稀缺,已成不争之事实。但是,随着这一资源的逐渐稀缺,“地荒论”者危言耸听:中国土地价格预计将提高近5...
【目前,国内原始股骗局造成的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但是“打非”一定要措施得当,除了必要的风险提示,还须采取紧急的财产保全措施,减少受害者的损失。
对此,笔者曾在2004年撰写《境外上市悠着点》和今年3月份撰写《警惕OTCBB幌子下的原始股骗局》、《中国产权交易市场亟待规范》等文章,都对这一骗局有所揭示,曾提醒风险、呼吁规范。但直到最近管理层才开始着手“打非”行动,仅作了简单的风险提示,而缺乏必要、具体的善后措施,撰写《解决原始股骗局须保全受害者利益》一文,以供补充、参考。】
警惕OTCBB幌子下的原始股骗...
■苏培科 来源:9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 近期,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再度成为市场各方瞩目的焦点。银行QDII和基金QDII热销的情形,彻底打消了曾经“谈虎色变”的顾虑,于是各大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纷纷仿效、申请,都想迅速推出自己的QDII产品,都想在新领域和国际资本市场大胆尝试...
■财经述评
IPO改革要兼顾投资者利益
■苏培科 来源: 9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
9月13日,各大财经媒体报道9月下旬工行IPO的消息,让A股市场中的投资者战战兢兢,周三股指应声回落。主要是由于此次工行IPO要穿“绿鞋”走“新路”,要采取A+H同步进行的全球最大IPO融资,面对这样声势浩大的融资规模,投资者疑惑我们中国股市这个营养不良的市场能经得起如此抽血吗?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