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志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教授

授权放权清单:国企改革开启“权力回归”之路


  2019年6月初,作为推进国企混改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版)》。此次《清单》将央企审批混改方案、股权激励方案纳入授权放权清单范围,支持央企所属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其薪酬由相应子企业的董事会来确定。

  虽然在形式上这只是国资委向其直属央企的授权放权,但其实质是把原本属于股东及其委托的董事会部分或全部权力重新“归还”给股东及其董事会。因此,我倾向于把《清单》的印发理解为国企改革“权力回归”之路的开启。它对于推动新一轮国企混改深入无疑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清单》的印...

Read more

如何解读阿里赴港“二次上市”传闻?


  正当中美贸易战胶着之际,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阿里巴巴突然传出将赴香港“二次上市”的市场传闻。

  一些观察者从“中概股”在美国市场中一段时期以来受到市场冷落,市值被低估,阿里通过回归香港以寻求新的价值发现和认同进行解读;一些观察者则从曾经由于违反同股同权原则而一度被港交所拒绝上市,“痛定思痛”的港交所甚至为此不惜修改上市规则欢迎阿里的回归,彼此一偿夙愿进行解读;一些观察者甚至将阿里这次赴港二次上市的传闻与中国最大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将从美国的退市联系在一起,认为是阿里在“尽自己的力量支持大中华...

Read more

上市公司董事制度中的“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公司治理实践的观察者和研究者,长期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讲述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下发生的独特公司治理故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作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重要方面的董事制度运行过程中,我们所观察到的具有中国文化和制度元素的故事。之所以把其称为“中国故事”,当然并不意味着这些故事只会在中国发生,更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发展别具一格的中国公司治理理论去解释它。这里只是强调这些公司治理故事中有深深的中国文化和制度元素的烙印。只有很好地理解了中国文化和制度特色,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故事发生背后所包含的一般公司治理逻辑。

  这四个公司治理故事分别围绕董事如何...

Read more

从“价格改革双轨制”看国企混改理念与逻辑


  35年前(1984年),张维迎教授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组印发的《专家建议》中,以“以价格体制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为题,提出了后来被称为“价格改革双轨制”的价格体制改革思想。我今天要讲的是“从‘价格改革双轨制’看国企混改的理念与逻辑”。在讨论受到国人普遍关注的国企混改的理念和逻辑之前,我想首先谈一谈我对“价格改革双轨制”的一些粗浅认识。

  如果我们用两个标签来概括“价格改革双轨制”的特点,我愿意用的第一个标签是&ld...

Read more

国企改革:与其“并”,不如“混”


  国企改革观察者不难发现,国企改革在沿着“引入民资背景战投,实现所有制混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条思路推进的同时,似乎还同时并行着另外一条若隐若现的国企改革思路。那就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的国有资源的重新组合和国资产业布局的优化。例如,南车和北车于2015年合并为“中车”,宝钢和武钢于2017年合并为“宝武”,中核与中核建于2018年合并为新的中核,等等。最近甚嚣尘上的则是中船集团(南船)和中船重工(北船)的“南北船”合并。如果我们把前一种国企改革思路称为“混”,也许可以...

Read more

中国国企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国企混改:如何使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真正成为“政府与企业间隔离层”?

  2018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化”,“改组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组建一批国有资本营运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改组和新设国有投资营运公司以实现从以往“管人管事管企业”向“管资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无疑将成为2019年国企改革推进的重点。

  理论上,通过设立国有资...

Read more

避免把资本市场当作政策工具


  近期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是从遏制过度逐利行为的良好愿望发出的。该意见提出,民办幼儿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同时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此消息一出,在美上市的包括红黄蓝、博实乐等在内的幼儿园教育相关中概股股价暴跌。其中之前员工涉嫌虐童事件的红黄蓝跌幅超过50%。一些人把上述政策的出台,以及由此导致的股价下跌与红黄蓝历史上发生的虐童事件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这是罪有应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政府以限制上市的方式来遏制私立幼儿园所谓的“过度逐利”行为呢?...

Read more

从特斯拉看如何防范“野蛮人入侵”


  特斯拉近期可谓“丑闻不断”。除了马斯克突发奇想的私有化计划流产外,还有涉嫌不实信息公告的马斯克本人和特斯拉收到美国证监会的处罚。不少媒体分析,马斯克之所以考虑特斯拉的退市,与担心“一股一票”下并不高的持股比例(马斯克本人只持有23%的特斯拉股票)无法抵御“野蛮人入侵”,重蹈苹果乔布斯早年被资方“炒鱿鱼”的覆辙有关。事实上,在特斯拉2018年度的股东大会上,部分股东一度提议马斯克辞去已任职14年的董事会主席一职,只担任CEO,董事会主席的职位由独立董事出任。但这一提案后来遭到否决。随着马斯克...

Read more

从深圳实践看“产业政策之争”


  产业政策长期以来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有为政府”按照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政策工具。由于迎合了政府官员围绕政治晋升开展GDP“锦标赛”的内在需求,同时满足了希望参与和影响产业政策制定,甚至有朝一日能够揭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之谜的经济学者的期许,产业政策主张广受各级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公开和私下的欢迎。更由于其与基于新威权主义的中国模式论相贯通,鼓吹产业政策作用重要的舆论可谓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始终存在对产业政策尽管微弱但持续的理性批评声...

Read more

如何看待新一轮国企并购浪潮?


  最近,很多媒体都报道了2018年初以来看似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掀起的所谓“国企并购潮”。例如,按照《经济观察报》题为“上市公司频发控制权转移”的报道(2018-09-15),截至9月12日,沪深两市已公示73起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公告。其中有29起属于国资企业收购控股权的买壳行为。不少收购方是各地方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或是国资委,其中,仅深圳国资委就涉及战略入股四家上市公司。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有多位经济学家提到这一波并购潮背后所折射出的“国进民退”现象。某财经人士“私营经济应该逐渐离场&rdq...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