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晓娟

荣港高科有限责任公司荣港高科有限责任公司

高油价逼出的“打车难”


  解决眼下这一轮“打车难”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士就呼吁提高出租车运价、限制私车出行等,可如果不解决油价过高问题,那无异于“张三闯了祸,却打李四的屁股”。

  最近,北京“打车难”呼声再起。前天的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解决打车难,有关方面也很重视,比如日前要求恶劣天气出租车出车率必须要达到95%。然而,这一行政指令却遭到了的哥们的“软抵制”,收效不彰,“打车难”呼声依旧。看来解决“打车难”的问题,需要更加对路的措施。

 ...

Read more

四年后年销售收入将超百亿


  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龙头企业、50家左右超十亿元企业、200家左右超亿元企业的目标。未来的迈瑞,会在哪一个梯队中? “我们肯定要在第一梯队,未来将成为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杰前日告诉记者,迈瑞公司已成立二十年,目前在国际上只是“小有名气”。希望下一个二十年能将迈瑞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实现“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核心力量”的公司愿景。

  迈瑞公司1991年在深圳成立,已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走过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与另外一些声名鹊起的深圳企业一样...

Read more

没有质量的增长是可耻的


  不可否认,“关注增长质量”,是个很有质量的议题。

  说这个议题很有质量,不仅仅是该话题似乎更贴近当下的中国经济现实。从2007年大连达沃斯“变化中的力量平衡”开始,到2010年天津达沃斯“推动可持续增长”,夏季达沃斯关注的目光经历了从问计到问己(审视自己)的过程。

  大背景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经济结构失衡和危机的突然来袭,让力量再平衡成为各方的期盼。如何再平衡,谁将充当再平衡中的领军者,谁能将全球经济拉进继续增长的轨道,世界在求索,达沃斯也在求索。多番尝试、努力、争吵、辩解后,世界发现,持续增长是...

Read more

不想失业的“外行”


  做了30年电视之后,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失业”?不是杞人忧天,海信一项调研显示,电视受众有三个趋势:越来越老、越来越少、越来越挑。美国65%以上的年轻人已不看电视;业界断言:如果这个行业再不改变,退出历史在所难免。

  时不我待,周厚健决定立刻改变,他在海信内部成立一个创新俱乐部,集中他认为海信最聪明最有创意的人,当然也包括部分外脑。他们的任务之一,是研究互联网时代电视机的突围之路。

  于是,8月16日,炫目背景下,海信副总裁王志浩拿着的一个有些像iPad的东西,这是创新俱乐部创意的结晶,叫ITV,意为“我的个人智...

Read more

中国湿地保护进行时


  中国的水禽景观(及水禽的水陆栖息地)正日益为外界所认知。为了保护它们,英国动物保护组织WWT与中国有关部门共同展开了努力,马尔科姆·泰特报道。

  对西方世界的很多民众来说,中国的野生动物一直显得有些神秘。当然,过去几十年中大熊猫一直是轰动性新闻的主角,因为它一直被当作外交工具,被当作礼物赠送给那些中国想要发展紧密关系的国家。然而,近年来,大熊猫身上的政治色彩已经不再那么浓厚,而是变成了全球动物保护的象征,其珍稀性完全可以和老虎、鲸鱼媲美。

  数量在减少的并不只有大熊猫。就在几年之前,一种大型水生哺乳类动物——白暨豚可能灭绝了,人们...

Read more

走动的债务人


       虽然美国的发债上限终于获得调升,全球金融市场明显松了一口气,但欢乐时光已结束,格罗斯今天没有笑话要说,而我怀疑美国这片土地未来多年也将笑不出来。

  虽然美国已避免了一场债务危机,但标准普尔已经下调了美国从未失去的最高信用评级。其实,无论评级是否下调,美国的名声已受损,代表财政纪律的污点,将挥之不去。整个世界都在看着美国,而世人看到的,是一个功能失调的政府将国家财务带到悬崖边,最后关头才懂得后退。

  美国国会达成的协议,并无法显著缩减美国1.5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白宫管理与预算局(Office of ...

Read more

切莫动辄“与收入挂钩”


       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拒不避让”事件据说有了最新说法:不避让,竟然是节油与机长收入挂钩。这个结果让人难以接受。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航空安全那是航空飞行中的头等大事,恐怕任何人、任何事都应该为此“让路”。但现实是,无论飞行员在自由的蓝天上多么“英雄”,下到地面,他和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一样,都面临着许多管理机制的约束。省油与收入挂钩,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无论合不合理,都可能影响到机长的行动和选择。

  “与收入挂钩&rdq...

Read more

不推出欧元债券符合中国利益


  无论是两周前默克尔掷地有声的“不支持欧元债券”,还是一周前萨科齐5小时的“闪电访华”,均透露出作为欧元区中流砥柱的德法两国,都希望在欧债现行解决机制下,集合多方力量,渐进而非激进地解决欧债危机。而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的中国,自然成为欧元区寄望再度出手相救的对象。

  作为欧元区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德法,自然不希望被欧元债券绑架,用自身信用持续为欧元区债务国担保,从而由“短暂救急”变为“永远救穷”。

  而对于欧债持有大国的中国,不推出欧元债券,同样符合中国利益。这亦是2009年...

Read more

顶级消费品盛宴恐难持续


  自去年以来,投资者一定清楚记得,全球高端消费板块的股价走势波澜壮阔,几乎全部都创出了历史新高。在享受这一轮顶级消费品投资盛宴的同时,投资者也许不禁要问,全球的购买力真的恢复得如此之快吗?新兴市场国家高端需求的崛起为什么会在金融危机后反比金融危机之前还要强劲?

  笔者认为,近两年出现的大量异常强劲的高端消费品购买力正是资产迅速泡沫化的体现。过去两年,我们明显看到欧美的量化宽松政策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境外资金,抬高了这些国家各种风险资产的价格,加上以美元定价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价格因美元贬值而大幅上升,上述区域特别是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和地区受到高通胀的威胁。

  在这种情...

Read more

银行股缘何“跌跌不休”?


  “市场最担心的不是坏消息,而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坏消息,也不知道这些坏消息会如何化解”

  【财新网】(记者 温秀)中国银行业即将交出的骄人中期业绩,似乎已经不足以振奋人心。28日部分银行股再创年内新低,悲观情绪挥之不去。

  买入,还是卖出,这是个问题。

  七月以来,对于银行股的“跌跌不休”,一些银行的高管已然处变不惊。在他们看来,在A股市场,银行股的跌幅低于整个大盘的跌幅,虽然银行股的持续走低,也使得大盘上涨乏力。就H股而言,银行股走势仍相对平稳,反映出海内外投资者判断的惯有分歧,也与A股缺乏长线资金有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