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勇

清末联邦制何以不可能?
当过分的中央集权体制弊病日益明显时,人们的关注点当然是如何克服这一政治体制的弊病,重建新的权力模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表现得尤为明显。宋教仁所提出的分权模式既是对前此思想探讨的理性总结和折衷,也是对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宋教仁的理想一方面是想克服旧有中央集权体制弊病,调动和利用地方积极性,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是依然期望在“统一中国”框架内解决问题,期望建立一个强有力而又富有理性的中央政府,以此作为社会整合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据此我们不难看到,宋教仁分权模式的核心,不是要导致中国分裂、地方主义坐大,而是重建中央与地方新关系。这种新关系不同于旧的中央...
晚清政府是怎样管理媒体的?
由《南方周末》改稿事件引发的“中国之春”遐想究竟会怎样继续发酵,引来怎样的故事,还有待于观察。但从这件事情上,明显感觉到大陆的媒体传统管制手段面临着非改不可的处境。
怎样管理媒体,怎样看待媒体的意义,对通过革命获得政权的执政当局来说,可能还有学习提升的空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还值得重新研读。
对于中国来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只有几年时间;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实也不过百年,与西方相比为时甚短。
最早的中文报纸都是外国人创办的,至少在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真正属于中国人创办的报纸基本不存在。在那之前的30年洋务时期,是...
百年中国进与退
刚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转眼又迎来南京临时政府创建、清帝逊位、中华民国成立等100周年纪念日。在未来十年,我们还将迎来二次革命、洪宪帝制、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新青年》创办及新文化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纪念。在如此众多的百周年纪念中,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中国在过去100年间的进与退、变与不变等问题,确认中国发展方向,清理前进中的问题。
清亡的启示
在过去100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大清帝国轰然坍塌。一个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庞大帝国,且正在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帝国,为什么在一场军事哗变之后竟然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走进历史?
...
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
今年正好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出版物。不仅史学界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社会上对于百年辛亥的各种纪念活动也很多。那么,一百年前的这场大革命到底为什么发生、是如何发生、又是怎么结束的?按照历史的逻辑和顺序我想讲讲我的看法。
渐进中的徘徊
中国在1860年开始觉醒,以为我们可能应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应该介入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轨道。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开始了新一轮觉醒。人们意识到了 “中体西用”有问题,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解决不了中国的发展问题。
辛亥革命,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有很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