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发生,自然少不了问责,包括民众问责官员,上级问责下级。但是在“公共事务”方面问责官员的思路其实不是法治之路,明确个体的权利与责任才是法治之道。
这种“问责”预设了政府对公共事务负责,其隐含的前提是某些领域(如公共卫生)无法明确产权,或明确产权的成本高昂,所以要由政府来提供服务和管理,假如政府没有管理或服务好,要进行问责。
然而,这个“公共产品”的假设并不成立。很多人之所以视“防疫”为“公共卫生”,是因为他们认为病毒有“外部性&rdquo...
作者文章归档:朱海就
疫情的发生,自然少不了问责,包括民众问责官员,上级问责下级。但是在“公共事务”方面问责官员的思路其实不是法治之路,明确个体的权利与责任才是法治之道。
这种“问责”预设了政府对公共事务负责,其隐含的前提是某些领域(如公共卫生)无法明确产权,或明确产权的成本高昂,所以要由政府来提供服务和管理,假如政府没有管理或服务好,要进行问责。
然而,这个“公共产品”的假设并不成立。很多人之所以视“防疫”为“公共卫生”,是因为他们认为病毒有“外部性&rdquo...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哈耶克与凯恩斯之间在经济周期和资本理论等方面有一场著名的争论,体现两人对经济运行的不同理解。这场争论放到现在,仍然有意义。
这场争论可以看做是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和马尔萨斯之争的延续。哈耶克接受萨伊的观点,即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企业家在生产的时候就为他人的产品创造需求,所以总体上不会出现过剩的危机。凯恩斯则接受马尔萨斯的观点,认为危机在于市场本身。对于如何处理危机的问题,哈耶克认为发生危机的时候让市场自发的力量发挥作用,凯恩斯则认为要进行经济刺激。
哈耶克的理论建立在价格理论和制度分析之上,其基本思想是价格决定生产的方向,货币政策会扭曲相对价格,从而损害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是很多经济学研究者和学生的必读书。此书汇集了在经济学界颇负盛名的刊物《美国经济评论》过去百年来20篇里程碑式的经典论文,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高学术水平,反映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走向,在西方经济学演进的过程中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样,从中也能发现主流经济学的某些不足。
18世纪开启的工业革命大幅度地改善了人类的福利,现在,我们可以说“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相比之下,人类的“秩序革命”还远没有完成。虽然实施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非常少,但集体主义的...
现在大部分知识分子在政府资助的“公共部门”工作,比如高校与科研院所。这样,他们就会认为,他们是拿政府的钱,所以为政府服务或辩护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政府只是纳税人的“代理人”,真正为他们的研究提供资助的是纳税人,他们拿的是纳税人的钱,而不是政府的钱。因此,纳税人才是他们的真正“雇主”,因此知识分子为纳税人辩护和服务才符合职业道德,或者说,为政府辩护是违背职业伦理的。知识分子的错误认识是导致知识市场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从代理人变成了委托人
知识分子拿政府的钱,为政府辩护时,往往就是在支...
对于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们往往不会加以严格的区分,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确实可以直接根据斯密说的道德情操,就能够判断出某件事情是否正当,比如对于抢劫偷盗,可以直接判断为不正当,这时人们运用的“理”是“情理”。但是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某种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时,根据“情理”往往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说只能得出表面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如运用人的逻辑能力进行理性思考,根据可靠的“理论”,则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当与否的判断。
“逻辑”与“理论”...
在十九世纪末,经济学出现了一次重要的革命,这场革命通常被称为边际革命,边际革命提供了一种认识经济现象的全新方法,也就是主观主义方法,在边际革命的三剑客(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中,门格尔把这种主观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充分。
在门格尔看来,“财货”是一个“主观”概念,他认为一件物品要成为财货,第一个条件是此物对应着人类的欲望,或者说人们对此物有需求;第二个条件就此物本身的物理属性而言,存在满足该种欲望的客观的因果关系链;第三个条件是人类对此因果关系的认识;第四个条件是人类对此物的支配,即人类事实上能够获得此物以满...
科斯先生曾言,缺乏思想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弊端和险象里,既有权力、资本的扭曲,又有陈旧观念的桎梏,还夹杂着转型时期的焦虑。观念是改革前行的向导,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只有改变人的观念,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近年来,朱海就先生在撰写、译介大量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专著的同时,还从奥派的学理视角针对社会改革热点写就了大量时评,不遗余力地推广奥派的思想和观念。正如他在新著《市场的合作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写道:“认识市场,才能捍卫市场”。他认为,在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时,拥有最为纯正市场理论的奥地利学...
导读“知识产权”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些人认为知识是公共品,对此是否该设立知识产权?该如何认识知识的产权问题?国研融生智库与东南智库联席学术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就就此分三点展开论述。
首先,朱海就提出“知识”是没有产权可言的,但“知识产品”是有产权的,而且产权也是可以明确的:谁创造了,就归谁。
其次,他解释了“侵权”的经济含义,认为知识产品首先是“财产”,如不具备这一条件,复制就不构成侵权。这一“财产”性质...
产能过剩是养起来的
当政府认为让本该破产的企业继续生产对自己更有利,就会让企业继续生产,把“过剩”养起来。当企业不再是利润导向的真正企业,而是变成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时,真正的“过剩”问题出现了
财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中。此前的各种准备会议的焦点一直是产能过剩、化解房地产库存,几乎是这两年的核心议题。为何如此?
朱海就:首先要澄清“过剩”这个概念。互联网上有那么多信息,为什么没有人说信息“过剩”了呢?手机生产企业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人说手机过剩了呢?如市场是竞争性的,自然也不存...
国企资产不流失,未必是好事
在市场中,亏损就是资产流失,赢利就是资产增值。如果国企一直在亏损,那就是在“流失”,但如国企赢利,资产升值了,那我们就该欢呼吗?
记者:在中央近日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之后,国务院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意见》指出,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坚决防止因监管不到位、改革不彻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革被诟病、也是普通群众深恶痛绝的地方。你怎么看国资流失?
朱海就:国企资产流失某种程度上不值得关心,普通民众更应该关心的是“市场的资产结构”有没有改善。如果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