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廷军

乡村教师,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普遍缺少有文化的农村教师,而农村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学龄儿童大量增加。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各级政府采取补救措施,大量招收乡村教师。其中只有部分是师范类毕业的青年,其余大量是社会青年,他们文化程度不齐,有高中毕业;有初中毕业;大部分只是小学毕业。在经过简单的招考手续后,随即补充到各个岗位。其性质有公办、民办和代课。

全国高血压日历年主题


  全国高血压日历年主题

  

  1998年10月8日全国第一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是:“了解您的血压”。

  1999年10月8日全国第二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2000年10月8日全国第三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是:“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2001年10月8日全国第四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2002年10月8日全国第五个高血压日的主题是:“战胜高血压从社区做起!&rdquo...

Read more

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


  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起源于1958年。当时在小范围开展了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心血管病防治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T.Strasser教授希望中国参加“把有志于人群高血压防治的机构组织起来,予以激励和促进”为目标的世界高血压联盟(WHL)。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刘力生、龚兰生教授遂在“七五”攻关课题协作组基础上,经国家科委、外交部、卫生部批准,于1989年成立了中国高血压联盟。世界高血压联盟于1989年5月12日正式审定中国高血压联盟为惟一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高血压联盟的成员。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

Read more

世界第一个高血压日


  世界高血压联盟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与宣传,教育全民包括患者和医务人员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宣传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清楚地观察到,高血压失去控制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急剧上升,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世界高血压联盟提出了“世界高血压日”,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高血压病的控制。自2005年始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末这天定为世界高血压日,这是一个在各国由公众参与的、旨在提高高血压知晓度的国际活动(The objective of WHD is to communicate ...

Read more

高血压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视起来,最主要的一项成果就是建立了世界高血压联盟(World Hypertension League,缩写为WHL)这一组织,这一组织是由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小组组成的,在各个国家的高血压联盟是由各个国家的流行病学、临床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的。1984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负责人Dr.T Strasser(秘书长)。银行资本来源为会费。宗旨是促进对人群高血压普查、控制和预防。通过盟员机构之间建立联系和提供世界通用的高血压防治方案,协助各国盟员机构的活动。设正式盟员。联盟设董事会和理事会。董事会负责管理;理事会由董事会主席、副主...

Read more

健康的无声杀手


  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是一种古老而且非常常见的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是从1896年由意大利人瑞瓦-罗西(Riva-Rocci)发明了人类第一台袖带式血压表后,医学界才对高血压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有了认识,至今高血压研究已经跨越了一百余年。

  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病危害的认识开始是滞后的,当医生还在拍着病人的肩膀告诉他血压高问题不大的时候,保险公司已经对想加入人寿保险的有高血压的人增加了入保金额,因为保险公司发现,血压140/90mmHg的人群比120/80mmHg正常人群的死亡率,在20年后要高出一倍。尽管如此,医生们还主观地认...

Read more

楚文化不一定落后


  一般认为楚文化比中原文化落后,这样说不完全对。楚文化的兴起也许比中原文化迟,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楚文化的落后,主要只是表现在国家制度不够成熟,尤其是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关系的政治与伦理思想远不及北方文化完密。——所以楚人需要引进有关的学说和典籍。与此相应,原始宗教——巫教的盛行,也可以看作楚文化落后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不一定落后,甚至有许多地方远远超过中原文化。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楚辞十分重要。

  首先应该注意到,南方的经济条件较北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汉书·地理志》说,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

Read more

楚民族兴起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世家》)。这应该理解为周王朝对楚人实际控制江汉地区的承认。至春秋时代,楚国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足以与整个中原相抗衡的力量。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意谓秦、楚二国,...

Read more

苏轼的煮食猪肉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而在当时,又由于苏轼的名望,特别在知识分子中间,曾被“传为美谈”。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寓意深长。

  黄州东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脍灸人口,...

Read more

黄州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后来,随着苏轼的升迁,此菜传遍大江南北,曾相继被介绍流传于苏、杭等。并受到人民的崇高赞誉。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据说在广东和江浙以及海南岛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的习俗呢。盛而不衰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那么,黄州“东坡肉”又是怎样创制出来呢?因黄州物产丰富,粮多猪多,肉价便宜,又因苏轼向喜食猪肉,有一次家来客,他即烹制猪肉飨客,把猪肉下锅,着...

Read more

乔居黄州坡东坡


 苏轼,又号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膳食、烹饪亦颇有研究,可谓知味善尝,既会吃,又会做,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学家和美食家。以其别号东坡命名的菜点很多,且流传有不少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名肴“东坡肉”的传说最为广泛。并以其不凡的来历,响誉古今。

  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公元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挫,被贬至黄州任协团练副使。由于贬职,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宽裕。后经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在那里亲自带人开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