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红炜

中国能源研究会 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

因为热爱光伏产业而打造的自媒体
用金融高管的视角来看新能源产业
为专业新能源人和其他产业创业人士服务
提供100%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观点+内容整合”
“原创观点”不求正确但求引人思考
“内容整合”力求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新且必须知道的信息

中国第一例家庭光伏电站申请的意义


  在光伏产业民间圈内有一位知名人士——“海一样的新能源”(以下简称“海一样”), 在10.26日上午国网发布《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接受6MW以下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当天下午,就向国网递交了家庭屋顶3KW光伏发电并网申请,并要求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这一事件是“海一样”苦苦追求多年的个人事情,是电网公司“意见”公布后首例受理的经营行为,更是问话国家新能源产业环境的社会关注点,折射的是国家政策的权威性...

Read more

杂谈“江南style”时代的光伏产业


  “江南style”一夜走红全球,让人一万个没有想到,又让人有一万个感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想,站在中国光伏产业角度别有一番思考。

日本的产业曾经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可樱花的凋谢就好像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近期就在鸿海集团收购夏普部分资产和全球两大评级机构已将夏普的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两大事件强烈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韩国产业却不断出现了风头正盛的“江南style”、三星智能手机系列的市场占有率大大超过苹果智能手机iphon系列、在最新广州车展上人们鲜见提及日本而大讲“欧、美、韩”车系...

Read more

叶檀对光伏产业分析的基础错了


  不久前著名财金专家叶檀发文《中国不需要拯救光伏大企业》。因为有名,各大网站一时“洛阳纸贵”。如果按照完全市场化产业分析,叶文不落窠臼,针砭国政的结论也许是对的,可是光伏产业起码目前不是完全市场化产业。分析问题的基础错了,难免得出错误结论。而这,恰是许多评论光伏产业者的通病。

光伏产业不是完全市场化产业。人类从能源战略和减少碳排放角度选择了承受高额成本探讨新能源发展。近四年来,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从每千瓦时4元多人民币降为目前1元,仍高于传统能源,是以国家补贴多少决定的非市场化产业,而不是以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化产业。这是人类发展必须付出的成本。所以当这个产业...

Read more

中国光伏企业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11月27日,英利公司两万多人在寒风中举行“向航空精神致敬 向罗阳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学习罗阳同志为国防事业努力拼搏的精神。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中国人眼前不时展现的画面是:歼15飞机昂头从“辽宁舰”的精彩跃起和罗阳同志痛苦倒下的瞬间。英利公司的行为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代表着英利公司建厂15年来不变的精神追求。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需要这种精神追求。

  看到这条消息的同时,笔者想到的是,不久前在英利公司参会时看到、听到的一个个画面:所有共产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所有员工工服上统一绣着国旗、还有公司聚会相互敬酒时那一声团结的...

Read more

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之路不可阻挡


  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通过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终裁。可以想象,11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定恐怕也难改这一局面,明年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也未必乐观。这是否意味着过去99%产品出口欧美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之路走入绝境?笔者对此有这样一些思考: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国际分工看,加工产业是过去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内容,这一地位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难以被替代。同样,仍属于加工业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短期内也仍难以被替代;从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以来一直是极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角度看,只要全球光伏产业存在,一...

Read more

对《回答当前光伏产业几个问题》的看法


  光伏产业需要有责任心的研究文章。光伏,一个关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产业正在经历血雨腥风的产业整合阶段,如果缺少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是悲哀,如果太多的只坐在办公室抄网上文章、人云亦云的分析更是悲哀,观点建立在转手信息之上,观点又被继续抄袭则是悲哀中的悲哀。《回答当前光伏产业几个问题》是一篇本着认真的态度、深入研究而负责任的好文章。

  文章对光伏产业整合的残酷性分析不够,如以此分析制定政策将导致重大偏差。文章读毕,非专业人士会以为光伏产业的问题没那么严重,光伏产业的春天就在不远处。错了,中国的光伏产业整合还需3年以上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优秀、规模企业长时间不赚钱,大批企业将不...

Read more

太阳照在鱼水河草原


  ——从柴达木盆地光伏电站建设看青海省科学发展之路

  

  青海以草原繁多著称,高原上有玉树的巴塘草原,青海湖边有知名的金银滩草原,让人难忘的却是格尔木市城边的鱼水河草原。穿过数百公里荒漠的青藏公路从北向南来到格尔木城西,就像在柴达木盆地的荒原上画下淡淡的一笔,把东面起伏繁华的城市与西面平坦宁静的鱼水河草原区分开来,形成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更展示着青海省打造绿色经济的现实之美。

  柴达木盆地是举世闻名的“聚宝盆”,已发现的矿产8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为16万亿元,占青海全省矿产资源潜在...

Read more

一个光伏产业园和三个联想


  今年“两节”为避人多,选择了广西北部出游,车过桂林附近兴安县时忽见路边立有通往光伏产业园的告示牌,因为太多的文章质疑国内300家光伏产业园泛滥成灾,各地政府的无知毁了中国的光伏产业,便驱车驶入以探究竟,希望这个产业园能够改变笔者的不良印象。路面并非很平整,开了一会儿才见到两边稀稀落落的厂区,却未感觉有光伏踪迹,在大路快到尽头的时候,终于见到一不如想象中大的白色厂房和不够气派的厂区标有“XX光伏”字样,也许因为过节,实在没给人景气印象。因为要赶路,没有去其他厂区深究,但这个离桂林市也就50公里的兴安县光伏产业园给笔者留下非常一般的印象。
...

Read more

期待光伏产业差异化竞争时代的到来


  成熟产业的企业竞争一定是差异化的,优秀企业的高速发展一定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独家秘笈,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相对而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肯定是极不成熟的,回顾近几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不同阶段各企业的报道就像商量好似地千篇一律,步调一致:要么都是追求垂直一体化,要么都是攀比规模化,要么又都是“被”“双反”。除了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上英利让国人首次看到汉字广告外,难得看到那一企业有特立独行之举。除了地域和名称之分,还真说不出各大光伏企业有何根本性重大差异。

  话说到此,不能不提一下全球业内总是孑孓而行的Firstsolar...

Read more

投资光伏应更慎重


  作为光伏产业研究人员,近来每每看到各证券公司的专家或因一个政策出台,或因一个事件发生就做出对光伏企业“增持”、“推荐”的投资建议,笔者实在表示忧虑。基于全球经济环境、光伏产业处于残酷整合期、短期内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原因,建议投资者对光伏产业应当持有更加冷静的态度,理由如下:

  一是经济大背景不支持。受全球经济不振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短期内难有重大中长期投资机会;受占中国光伏产品80%市场的欧洲因欧债危机、降低光伏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短期内应无重大投资机会。

  二是全球光伏产品供求市场严重失衡。全球产能70GW,...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