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农”重大核心问题的十三个独立研究观点》解读(之八)
“适度规模”,恰恰可能犯颠覆性错误
作者:孙北国
♛ 100-150亩地的“适度规模”, 富不了农民,救不了生态,强不了国家
目前我国农民的户均耕地约为10.3亩,若流转形成100—150亩左右种植面积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意味着90%的农民耕地向10%的农户集中,90%的农民离开土地种植只收取少量租金然后去自寻其它生活出路,一方面是土地变革、土...
作者文章归档:孙北国
【原创】
“适度规模”,恰恰可能犯颠覆性错误
作者:孙北国
♛ 100-150亩地的“适度规模”, 富不了农民,救不了生态,强不了国家
目前我国农民的户均耕地约为10.3亩,若流转形成100—150亩左右种植面积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意味着90%的农民耕地向10%的农户集中,90%的农民离开土地种植只收取少量租金然后去自寻其它生活出路,一方面是土地变革、土...
农民合作社,就是绊脚石!
作者:孙北国
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自愿性互助经济组织,已存在近十年,如今国内形势及国际竞争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体制和机制对农业现代化和“三农&rdquo...
人才和组织,就是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
“三农”协调发展问题,需要在中央领导核心战略理论导向下进行全新理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需要在资源集聚与价值叠加的组织结构和组织体制上进行突破性创新。需要全新的产业思维,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格局下的探求强大人才军团的突破性发展理念和产业化实施路径!
♛ 高素质人才+企业化组...
中国必须用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农业四十年走过的路
♛“三农”发展的矛盾现实和认识迷茫
◆ 站在民间智库的独立视角进行客观评判,目前“三农”问题突出呈现为资源与要素分离、文化与变革冲突、生产与生态相左的核心痛点和深层次矛盾,且各种矛盾交织、各种观点混杂、多种问题待解。由于“十二五”期间“三农”变革执行效果欠佳,在一定的社会层面,出现...
中国主粮种植经营体制,学不了欧美,也学不了日韩
我国主粮种植产业,做为中国农业的主战场,目前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和要素短缺、资源价值远没有被挖掘的现实情况。“三农”问题突出呈现为资源与要素分离、文化与变革冲突、生产与生态相左的核心痛点和深层次矛盾,且各种矛盾交织、各种观点混杂、多种问题待解。其中,体制如何创新,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成败。
♛ 中国农业现代化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是我们研究农业发展战略必须...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和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11月23在主持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今天,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时点,如果我们不能明确主战场和主攻方向,那就犯了方向性和原则性错误。理解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更要找准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并进一步探寻主攻方向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能破解“三农”...
如何尊重农民意愿?尊重什么样的农民意愿?怎样尊重?
♛ 尊重什么样的农民意愿?
◆ 真正尊重农民意愿
就不一定要放任农民对土地的掠夺式种植。
◆ 真正尊重农民意愿
就要帮助农民挖掘他们心底的更深层次的、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渴盼!
◆ 真正尊重农民意愿
更要让农民理解只有更多的人才、组织、文化、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向农村汇聚并与土地体制融合,农村才能真正...
【原创】
农业现代化是农民自己的现代化吗?
国家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但农业、农民、农村的变化却极其缓慢,为什么?
创联新农业智库认为核心问题是从政府到社会都把建设农业现代化当成农民自己的事,都是在如何鼓励农民去进行农业现代化实践上下功夫,其核心理念跳不出“唯农民论”,让最弱势、弱能的农民阶层做为责任和利益的双重主体去承担中国农业千百年来的这个最伟大变革,期待国家产业支持政策、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等要素通过提高现有农民阶层素质、鼓励农民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