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有商业银行真的能够依靠自身发展了吗?


 

上一周的《华尔街日报》有一则消息(原文附后)说:中国的中央银行已明确表态,不再提供任何额外的金融援助给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行长的正式表态,应当是一个某种角度的事实,我所担忧的是,在某些商业银行真正出现危机性问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准确地说是中国政府)将采取什么的措施?

中央银行的资金,有一部分来自各个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通常是资本金的8%~9%),但更为“特别”的是,中国实行的长期计划经济的体制,中央银行有极大的便利(“诱惑”)可以从国家财政(其实是税收)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贷款的发放对象85%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那么,中央银行(政府)是否会真得看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出问题,或者商业银行(政府)是否会真的看着大的国有企业出问题?

体制的问题在这里是一个结!

如果,诚如央行所说,各个主要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能够弥补以前的坏账损失,这绝对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件重大利好消息。今后的商业银行只要加强公司治理、严格贷款的风险控制,就可以平稳地进行经营。从此天下太平!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这是另外一种策略的可能性结果,中国的央行(政府)筹措了大量资金给国有商业银行输血,(就象今年年初给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巨额投资),然后说:“这是最后一次了!”,然后,希望各个商业银行能够加强自身管理和经营,从而自立。

从这一次中央银行的正式宣布放弃充作为“商业银行的救济人”角色的举动,看来之前的大量投入、和加强治理有了初步的、短期的成效,但是这一利好消息是否宣布得太早?国有商业银行们是否能够真正信赖自身而健康发展?困扰商业银行们的那些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了缓解或解决?

又或者,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在目前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中央银行这一次是下决心给商业银行们一个信号,“我再也不会帮你们了!”,敦促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在中国的传统谋略中,这一计叫做“釜底抽薪”。

央行的这一个举动,究竟对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意识着什么,我们还要试目以待。

 

-----------------------------------------------------------------------

附文:[华尔街日报2004.9.22香港]

中国央行行长称不再援助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行长周小川周二表示,中国央行不会再提供任何额外的金融援助,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减轻坏帐负担。周小川表示,中国各银行目前的息差收入已经足以有效弥补银行的不良贷款损失。

为降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负担,中国政府在过去10年中为这些银行提供了巨大的财务支持。这四家银行是: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BCH.YY),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YY),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GBC.YY)和中国建设银行(Construction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