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


《麦田守望者》是被誉为上个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两本文学著作之一,书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自述、心里描述,表达出当时美国社会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们失去信仰,活在糜烂的日子里,他们在学校里“整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再说人人都在搞下流的集团……”,以这样的生活方式面对世界,消极地在现实中度过人生,成为历史的弃儿。

主人公霍尔顿·考费尔德当然也是这“失去一代”中的一份子,同样的,他也谈论性、抽烟、近乎酗酒和一大群女人混在一起,说话满嘴粗言俗语,不上学,过着度假式的寄宿生活,功课不过关,多次被学校开除。只不过,他还没有失去自我,没有达致吸毒,破坏,对抗社会的地步。他仍然希望活得自在,有尊严,有信仰,不愿意和学校的同学、室友同流合污,不与伪君子搅和在一起,这样,他也不可能在满地都是伪君子的学校安静地待着,无法静下心好好学习。被开除出学校后,一阵“清醒”,反而觉得这是解脱,他想到要去过一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他向往东方的精神价值观,一直希望生活在“出世”的境界中,追求自己一直想象中计划的理想生活,并探索人的状态。

霍尔顿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他看不惯学校里的人的所作所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忙的事,室友是混帐的家伙,较要好的朋友却是一个无知、让人厌烦的少年,他们都喜欢以自己为中心,不断地吹嘘,不停地卖弄自己极差劲的口才,展现极肤浅的思想。霍尔顿想找人真心地谈话,聊自己的所思所想,畅言自己的理想,讨论少年的疑惑。但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有心人,没有人像听他的讲话,更没有人想了解他内心世界的烦闷,无人帮他分担,在那样的环境里,他想要有依靠、追寻精神寄托,却一时没有找到,只能漫无目的地留存在这世界上。一种极其痛苦地生存,终日是内心的苦闷、彷徨,只能幻想逃出“虚伪”的世界,寻找纯洁的经历和充实的生活。

作为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他出身于富裕家庭,父亲一直要求他好好学习,上间好点的大学,然后在办公室做个职员,积够钱买辆凯迪拉克轿车,就这样生活一辈子。大人的思想、看法早已为霍尔顿所不能接受,他看透的成人的所作所为,在他眼里,学校里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势利的伪君子,拍马屁的高手,见高奉承,见低欺压的人。这些假模假式的人,可笑的行为,丑陋的面孔,夸张的神态,简直叫他作呕,令他发指。他不断远离这些人,只有在想朋友们的趣事时,才会想念那些在一起时的日子,但也只限于发自内心的想念。

我们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想想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挚友,周围有多少是与你手把手,心交心的人,你在他们中间存在,感觉如何?想找一个可以真诚相对的朋友,非常难,你有心与他们交好,可是,他们会认同你的好意吗?极少,不断地猜忌你,见人难堪,他一边偷偷暗笑;时不时地挖苦你,你认他是朋友,他随时插一刀。然后,还要装出一副同情、无知的嘴脸,直叫人呕!在这时代,一切以利益为王,你有利的,就有人崭露出势利的微笑,俨然是同一个集团的战友;不需要你的时候,形同陌路人,事不关己,决不操心。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身边充斥着不少这样的人。

我十分喜欢“麦田守望者”这个角色,主人公的理想,悬崖边上有一块大麦田,他站在悬崖边上,“……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做个守望者,专门捕抓往悬崖边乱跑的小孩,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当然,这种想法在常人看来,是理想化的可笑、幼稚,绝对不符合现代人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想着投身社会大潮中,去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们从政,经商,创业,进行学术建设,展现艺术天赋,激扬文字,叱风云,建立一番功业,成为一时之英雄。看看这个时代,的确如此,更有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现代化超快的物质生活,加上失去信仰的价值观,有时候看来,这是个异化的生存状态,因为我很难感受到幸福。

今日我们有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无边无际大麦田里“玩耍”,奋斗,追求人生的乐趣,而这麦田里有我们所要的自然的清新,童真的快活,悬崖下是无止境的物欲,空虚的深渊,尔虞我诈的幽灵。做个守望者,他的心境必是很宁静,祥和,因为终日是一个人,他一定不怕孤独,并享受着孤独。与都市人相比,他的生活未免冷清,与时代的弄潮儿比较,他过于平凡,可是他依然是他,人类的一分子,没有他的守望,我们怎么尽情奋斗,追求人目标?他会关注这个社会,不仅仅是这个大潮中的旁观者,是时代的看客,深切关注时代潮流的发展,但却不为其所引入,以超脱的眼光静静地候着。在高楼平地拔起、大自然土地惨遭掠夺的时代,他们忧虑时代,但仍守卫着自己充实的心灵园地保持一份真性情。

麦田守望者,虽然是主人公自己的幻想中的,向往的工作,是他用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的,而他最终也没有逃脱社会现实的束缚,只能屈活在社会中。但是,在这个时代中,依然有意义,留有一个守望的角度,保存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或许有一个好一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