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通信企业如何运作房地产


当下多元化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可以规避单一产业经营的政策、资金等诸多风险,又能形成犬牙交错的产业链,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

多元化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相关业务多元化,各个产业都具有业务相关性,比如家电厂商利用生产设备、关联技术、销售渠道,可以运作手机、电脑等IT产业,能够较大的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利用相同成本开发的销售渠道,这种模式较为企业所认同,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容易平滑过渡,不会产生混业经营的各种冲突。另一种是非相关业务多元化,各个产业的表面关联度不大,需要挖掘和开发协同效应,因为可能产生比较大的运作风险,包括资金、人才、市场各个方面,即使新产业利润丰厚,许多企业也不愿意冒险涉足。

就大型通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而言,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着相关业务多元化,而非相关业务多元化实际上涉足并不多。笔者认为,目前火爆和暴利的房地产业,有可能是这些企业的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的一个选择。

企业运作房地产,有如下两个优势,一是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和一定的土地资源,这是房地产开发的基础;二是企业拥有员工动辄数千人,算上家属的化,完全就是一个万人小城镇的规模,这些人群天然构成了房地产的潜在用户。简单算一算,根据50万平方米规模的住宅小区,会有3000户居民,平均每套住宅20万计算,将会直接产生6亿的现金价值,以及若干的关联价值,可窥见房地产经营的潜力和商机了。

若干年来,一些企业也在进行着朴素的房地产开发,为员工建设宿舍楼,配套住房公积金等资金支持,作为员工福利进行运作,一般没有进行对外的商业化运作,当然物业管理、生活配套也比较有限了。近年来,可以看到,华为、普天等特大型企业也专门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其它行业的有联想、紫光等IT公司,海尔、海信等家电公司,也涉足了房地产,不乏成功者。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1、谨慎对外扩张。国内房地产业市场化以来,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特别是2003年以后的国家宏观调控,直接打击的是房地产的暴利和不规范。如果以追求行业高利润为价值取向,盲目扩张可能适得其反。根据房地产业20年来的发展,虽然出现了万科等年销售额过100亿的龙头企业,但是其产值在整个行业的比例仍然十分有限,行业内没有出现寡头,大大小小的地产公司散落在全国各地。因为受到政策、资金、市场等多种中国特色的条件限制,地产公司跨区域经营的成功案例不多。对大型通信企业而言,涉足房地产,但不要跑得太快,走稳健发展的道路,毕竟房地产的发展规律,不是遵循“摩尔定律”,不是靠速度取胜的。

2、精细耕作自留地。针对本企业员工开发的楼盘,在房屋质量、生活配套、物业管理等多方面提高水准,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当然也是提高员工满意度了,良好的生活质量,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也能合理的不断产生价值。

3、巧妙招揽外来客。企业可以开发商务楼,职能部门可以到商务楼里面办公,高质量的商务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闲置的办公区可以对外招商,回补开发成本。也可以开发住宅小区,因为本企业的员工基本上是属于高知识、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所以小区应该定位于“白领社区”,楼盘、物业、配套都要上档次,满足本企业员工的需求之外,也可以招揽同一层次的人群购房入住。

总之,大型通信企业运作房地产,在所谓的非相关业务多元化方面,找到相关性,发挥与主业的协同效应,是可以预见其巨大潜在价值的。当然,也要采用适合企业特点的经营方式,不要盲目跟风,东施效颦,是不见得能够美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