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是美国社会学默顿(R.K.Merton)在论证科学评价与奖励时从《圣经》故事中看到的一种社会心理反映,指成功导致成功而形成积累优势,失败导致继续失败而形成劣势积累。这种惯性行为不仅在科技界存在,而且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具有普遍性。从7月20日贵报上读到夏志琼的《警惕科技工作中的“马太效应”》一文,认为夏文对马太效应的认识和对其作用的理解不尽妥帖,有匡正之必要,以便使人们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正确认识马太效应,推动科技工作健康发展。
马太效应不是一种不可取是效应,如果引导得当,会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马太效应在科技界的存在恰恰说明了社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不但不会损害大多数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反而会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创造一流的科研成功的积极性。
不论马太效应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和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是消灭不了的。即使得不到奖励,真正献身科学事业的人,也会在马太效应成功导致成功的诱导和激励下,发奋工作,论著等身。马太效应,最终会在科技界造就一批高产科技论著作者和高数量科技成功拥有者,使他们成为不同学科研究的骨干力量,直接推动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国内外各个时代都已经造就了这样一批科学家,成为这一问题很好的注脚。因此,作为科技工作者应正确理解马太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尽量使自己的科技工作按照由成功导致成功的马太效应的正方向运转,避免沿着由失败导致继续失败的负方向滑向深渊。
大众日报,1996—09—20(7).
【备考】
警惕科技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夏志琼
社会往往对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待遇也越来越富足;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不但不承认他们的贡献,还苛刻地限制他们赖以作出努力的条件。美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默顿借用《圣经》中的一句话,把这种存在于科学奖励制度中的积累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事实上,在我们的科技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太效应”。有成就的科技人员往往受到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广泛重视,也会得到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人们也愿意运用和发挥他们的作用。而多数科技人员却没有这种机会,他们难以得到满意的合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而难以发挥作用。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之后,荣誉和优越条件随之而至,但这时他并不迫切需要帮助和鼓励,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恰恰是他们有成就前。目前,一些地区重奖有贡献的科技人员,这是一种好现象,是在承认科技的价值,然而大部分科技人员与此无缘,这是否也是一种“马太效应”呢?
“马太效应”是一种不可取的效应,它妨碍了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马太效应”的存在说明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宏观环境,这种现象也损害了大多数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消灭科技人员中的“马太效应”不平衡的一面,一是社会要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二是全社会要为广大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三是要有良好的有利于全社会科技人员流动的政策和管理政策;四是科技人员要发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作风,努力发挥巨大的作用。
大众日报,1996—0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