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透了的俚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可再过两年,在广东省的东莞市,这句话可能要倒过来说:“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因此,2007年11月26日召开的“第32次东莞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因为这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上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东莞市决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创建全国首个“无猪市”。
看起来,2007年这个“猪年”,确实与猪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初的猪肉涨价,带动了生活消费品的物价全面上涨。于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通货膨胀。据一位老同志分析,猪肉价格的上涨,有“天灾”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祸”。譬如,中央刚采取措施,几个星期后,肉价就开始缓慢下跌,这么快小猪就长大了?这里头肯定有市场失控的原因,流通环节出了问题。但是……老同志话头一转,转向更为宏观的层次:现在地方上很热衷的“地改市”,毁农业!因为当家的都是搞经济的、搞财贸的、搞工业的,分管农业的也往往不懂农业。于是,农业在地方政府中就排不上队了。中央年年出一号文件,重视“三农”问题,可到了下面却大打折扣……
猪肉涨价自广东起,于是在媒体上频频见到“广东急调猪肉保证市场供应”的报道。但是,到广东作调查时却发现,老广根本不买账:“这是冷冻猪肉,我们不吃的啦!”听得出来,带着长长尾音的“啦”字里充满着不屑,很使我们这些成年累月吃冷冻猪肉的“不好意西”。据专家说:中国猪肉的市场波动有四年一个循环的规律,于是,很为也会说长长的“啦”字的东莞人民担心: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转身就赶上2010—2011年的猪肉“小年”,到那时,可能就不是“见猪跑”和“吃过肉”孰前孰后的问题了——猪跑没见过,猪肉也吃不着了。
看到东莞市“禁止养猪”的理由——养猪业是“城市主要污染源”,“挣的是环境的钱”,不禁莞尔。想用归谬法反驳,却有东莞市民已经走在前头了:“如果这个理由可以成立,那么禁止养鸡业是成立的,禁止餐饮业也同样成立,进而,我们怕是要禁止东莞养人,因为他们造成的污染恐怕是最严重的呢。”
按“最严重”的思路想下去,保护环境固然重要,何况现在也到处嚷嚷环保也要问责并要“一票否决”。当然,目前东莞养猪场太多、太集中可能也是事实,尤其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建养猪场自然是不合适的。可是,治理的方式难道只有“禁止”这一条路吗?曾多次抨击,程咬金还有三板斧,可我们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似乎永远只有两招:要么“放纵”,美其名曰“市场化”;要么“禁止”,妖魔化为“不合法”。
在网上搜寻到东莞市环保部门11月公布的“企业违法排污八种方法”,包括不经处理直接排污,通过隐蔽排放的方式排污,将部分污染物处理设施停止运行,等等,一共八大罪状,这说的恐怕主要是制造业吧。退一万步,说它们对东莞环境的影响与养猪业持平总不为过,为什么这些企业就可以不被“禁止”呢?于是,又到字里行间去找:“本地人如果要养猪,就必须在2008年1月1日前申报‘生猪供莞定点基地’”2007年11月26日到2008年1月1日,满打满算35天——说实话,几乎接近本能的反应就是“设租”!
北方人骂人蠢,说像头驴;南方人却爱骂“蠢猪”,这样的骂法除了与国际接轨以外,恐怕也与他们没有见过驴这种动物有关。可是,如果我们的后代连猪也没有见过,那骂人蠢应该怎么骂呢?——发愁!
看起来,2007年这个“猪年”,确实与猪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初的猪肉涨价,带动了生活消费品的物价全面上涨。于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通货膨胀。据一位老同志分析,猪肉价格的上涨,有“天灾”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祸”。譬如,中央刚采取措施,几个星期后,肉价就开始缓慢下跌,这么快小猪就长大了?这里头肯定有市场失控的原因,流通环节出了问题。但是……老同志话头一转,转向更为宏观的层次:现在地方上很热衷的“地改市”,毁农业!因为当家的都是搞经济的、搞财贸的、搞工业的,分管农业的也往往不懂农业。于是,农业在地方政府中就排不上队了。中央年年出一号文件,重视“三农”问题,可到了下面却大打折扣……
猪肉涨价自广东起,于是在媒体上频频见到“广东急调猪肉保证市场供应”的报道。但是,到广东作调查时却发现,老广根本不买账:“这是冷冻猪肉,我们不吃的啦!”听得出来,带着长长尾音的“啦”字里充满着不屑,很使我们这些成年累月吃冷冻猪肉的“不好意西”。据专家说:中国猪肉的市场波动有四年一个循环的规律,于是,很为也会说长长的“啦”字的东莞人民担心: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转身就赶上2010—2011年的猪肉“小年”,到那时,可能就不是“见猪跑”和“吃过肉”孰前孰后的问题了——猪跑没见过,猪肉也吃不着了。
看到东莞市“禁止养猪”的理由——养猪业是“城市主要污染源”,“挣的是环境的钱”,不禁莞尔。想用归谬法反驳,却有东莞市民已经走在前头了:“如果这个理由可以成立,那么禁止养鸡业是成立的,禁止餐饮业也同样成立,进而,我们怕是要禁止东莞养人,因为他们造成的污染恐怕是最严重的呢。”
按“最严重”的思路想下去,保护环境固然重要,何况现在也到处嚷嚷环保也要问责并要“一票否决”。当然,目前东莞养猪场太多、太集中可能也是事实,尤其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建养猪场自然是不合适的。可是,治理的方式难道只有“禁止”这一条路吗?曾多次抨击,程咬金还有三板斧,可我们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似乎永远只有两招:要么“放纵”,美其名曰“市场化”;要么“禁止”,妖魔化为“不合法”。
在网上搜寻到东莞市环保部门11月公布的“企业违法排污八种方法”,包括不经处理直接排污,通过隐蔽排放的方式排污,将部分污染物处理设施停止运行,等等,一共八大罪状,这说的恐怕主要是制造业吧。退一万步,说它们对东莞环境的影响与养猪业持平总不为过,为什么这些企业就可以不被“禁止”呢?于是,又到字里行间去找:“本地人如果要养猪,就必须在2008年1月1日前申报‘生猪供莞定点基地’”2007年11月26日到2008年1月1日,满打满算35天——说实话,几乎接近本能的反应就是“设租”!
北方人骂人蠢,说像头驴;南方人却爱骂“蠢猪”,这样的骂法除了与国际接轨以外,恐怕也与他们没有见过驴这种动物有关。可是,如果我们的后代连猪也没有见过,那骂人蠢应该怎么骂呢?——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