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黛玉”剃度看中国企业家救赎之旅!(之二)


企业家的价值观生产

那位智慧同形象成反比的马云,治理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之第一剑便是“诚信”,它其实是企业,特别是企业家本人的价值观问题。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家很多地忙于博弈之中,金戈铁马地厮杀,放电多充电少,尤其是在重物质生产轻精神生产的当今社会中,很少考虑个人价值修养,最终酿成了价值观体系的空白。早在计划经济时代,甚或80年代无竞争,或竞争不大的情况下,价值观空白的负面影响没被凸现。然而时至今日,竞争局面已今非昔比,这对于我国那些羽翼未丰的企业及其当家人来说,多有捉襟见肘之感。但每当此刻,企业家们又往往认定自己智慧不如人,或干脆仅仅从权术武库中寻找法宝。至于在清算“原罪”的呼声甚嚣尘上之际,草根企业家的价值观问题就更严重了!在今天,机制已经民营化了的大企业家们,在外界以至国际化的重压下就像是处于一个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当领航者如张瑞敏们正在耐受“高原地带”之苦的时候,有些抗压能力较差的人可能就被抛在了“真空地带”。在这方面,反向数字化例证前面已讲过了,在此只举一例。上海大众汽车老板方宏,头一天还跟人欢天喜地地交谈,第二天就跳楼自杀了,找不出原因。后来检查出来是因为精神压力,家庭生活非常好,太太很漂亮,有一个女儿,他自己的威信也是很高的,上汽也是很光彩的明星企业,而他还是跳楼自杀了。

中国是一个以无神论为信仰基调的国家,年轻人以心中“无神”来彰显自己的进步。说来未免有点滑稽,在无神论国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造神运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在我国民族独立及国家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而位居国人“官方信仰”的要冲,也是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但在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矛盾的云集,身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官方信仰”变得鞭长莫及了,所以有网友称中国人从古到今一直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造神”运动。文革中“造毛泽东之神”;90年代以来“造明星企业家之神”;后来又“造超女李宇春之神”。其实每一次、每一种造神运动无不是一次价值观的生产——某观念或个人被神化的过程,当这些被人为神化后的神圣光环被事实击破,人们不得不站在尘世面对严酷的现实时,“神”立即退下神坛。但真正应树立的价值“丰碑”未曾建立,于是这位“神”的信徒们混不下去了,走向了逃避甚或自我毁灭之路。这一种思维的细菌一旦侵入个体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真无法预计和估量!在以企业为社会核心机构的今天,以更先进、更卓越价值观武装我们的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家价值观的创新与生产亦迫在眉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