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教训,评析金融危机


  持续一年多的美国次贷危机蔓延依旧,也许是历史的巧合,19世纪30年代,美国也曾发生过经济大萧条。此次次贷危机和70多年前的美国那场经济衰退,有哪些异同,中国将如何面对此次危机?近日,广典传媒旗下的《智慧中国》节目组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汪昌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汪昌云分析到,宏观上看次贷危机是由于“9·11”以后,美国延续很长时间的低利率政策,房地产企业公司把钱贷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人,从而房地产价格一直往上涨。只要房地产价格一直涨,泡沫就会越吹越大,吹到一定程度,等到宏观经济面发生了逆转和变化,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就会违约。而从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房地产公司把抵押贷款打包转售给其他的金融机构,包括美国政府的房地产公司,还有华尔街,投资银行等。而只要有最初级的房地产贷款人违约,就会从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

  而这次的金融危机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是有差异的。汪昌云认为,经济危机是个常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会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一种市场调整的模式,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调整,只不过这一次的危机比那些小的危机更严重。

  回顾看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跟这次的危机差不多其相同点——就是这两次危机都是由资产泡沫引起的,只不过这次的资产危机是由房地产泡沫引起的,那次的资产泡沫是由汽车、电视机那方面的资产引起的。两次危机造成的表象都是股市大跌,银行倒闭,但是这一次,政府的行动比以前迅速,央行的联合行动,在30年代美国大危机的时候,没有采取这么多的行动,很多危机变得更严重了,而这次的联合行动对缓解危机是有作用的。

  实际上,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的血管,一旦血管堵塞了,整个经济就要崩溃,而不再是几个公司倒闭的问题。所以救市并不是救华尔街的高阶层,是救整个股市。在节目最后,汪昌云指出这次的危机对中国也许有损失,但是更多的还有经验:尤其是对我们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加强了我们对风险的认识;其次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的政府一定要有干预经济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没发展到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