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中国股市开始剧烈震荡,尤其近期,股市发生了大幅度的下跌,你认为是那些因素造成的呢?
最近股市的动荡,内外因素都有,国内因素有这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大小非逐步解禁。
大小非解禁是市场改革后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因为市场原来大小非是不流通的,现在逐渐变成流通,那么市场必须有一定的承接力,如果市场不能很好的承接解禁的这部分大小非,那么市场的供需平衡就将被打破,而且这种不平衡还有一定的累积效应。大小非解禁不可能一年就结束的,据我们统计,08年有1300多亿的解禁股将上市,09年大概是6600多个亿,2010年还有1300多个亿,这些也是股市改革本身所要付出的成本,这也就使得市场的供需失衡,造成股市的股指下跌。这应该是内部对股市影响的最大的一个因素,这也是股市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原因,从估值上看,无论与H股相比还是与国际上其他股市相比,就是到了现在,我们A股2008年动态市盈率水平也在二十二、三倍,而07年我们的市盈率水平在二十七、八倍,但国际上市盈率大概在十七、八倍左右,而美国的市场在十五、六倍的水平,因此我们的市盈率水平还是比较偏高的。因此从股市上来看,我不太同意目前股指处于合理的区间,现在股指还是有向下校正的需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质量问题。
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在06年和07年表现得不错,这里有较深层次的原因。以前大股东和市场投资者是对立的,大股东并不很关心股价(除了再融资圈钱),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呢,大股东开始对股价很关心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为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他们可以逐步出售他们的股票,这就意味着股票的价格越高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想尽办法使业绩看上去更好,更亮丽,这里面就包含自然成长和“做”的成份。所谓“做”的成份就是把一些财务数据人为调整,比如为了多增加利润,就可以以前计提得多现在计提的少,当然还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等虚增利润,这样一来财务报表就会显得很“亮”。另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注入一些优质的资产,加上税收优惠政策和比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得06、07报表看上去成长性很不错,不过这些因素在06、07年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08年以后业绩高增长“做”起来就会越来越没有“空间”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06、07年的大牛市。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非主营业务利润,其中不少就是来自股市投资,这部分利润不具有可持续性。据我们测算,这部分利润大概占到20%,甚者更高得占到30%到50%,这块利润在熊市中,肯定是没有了,因此说至少相当部分上市公司的06、07年的业绩成长做得太“厚”了。那么在08、09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和06、07年相比表现就很可能没那么好了。任何上市公司主业的经营成长应该是自然的、平稳的,不太可能是突然爆发式巨增的,除非是极其交叉边缘的、特殊的行业。因此,08、09年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在宏观调控从紧且经济减速的条件下,将可能出现增速明显趋缓甚至部分行业公司业绩可能会出现下降。
外部因素,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高油价并由此引发的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
虽然很多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我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次贷危机的爆发本身就酝酿着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会给房地产次级贷款本身造成影响,还会涉及到很多的其他方面比如其他金融领域、消费、就业等等。这个过程我认为还没有完全释放完,还将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我估计美国的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有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如果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那么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衰退了。中国想独善其身,我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进出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年二月份,我们出口的顺差一下降到了8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是225亿美元,随着危机的释放,这种状况还会持续。这还不仅仅是进出口的问题,还会带来消费、投资、物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还有政策的影响。美国将不断采取一些调控政策,这将对我们的宏观调控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由于美国危机引起的国际经济的动荡,再加上国际油价的持续暴涨,这将引起国际股市的动荡,从而也会对我们的股市引起影响,去年十月以来我国股市持续大幅度的调整就是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中国的资本流动与国际股票市场尚没有“直接对接”,但是从A、H股的发行模式来看,H股的下跌,必然会引起含H股的A股下跌,而且我们A+H股大多都是大蓝筹股,而这些大蓝筹股又构成我们股指的很大权重,比如银行股、石油股、煤炭股等。因此H股下跌,造成A股下跌也就不奇怪了。
今年股市能否推出股指期货、创业板等政策吗?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股市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今年创业版的推出应该说没有什么悬念了,五月份应该就可以推出来。这些举措本身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短期来讲可能会有一定的资金分流作用。创业版推出,有些私募性质的资金就会到创业板“走一走”,因为对新的投资产品,他们都会有一种偏好,当然一部分投资者也会参与其中,因此从短期来讲会对主板来说产生一定的分流作用。但过程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股指期货也是这样。
今年有一种股市是牛市下半场的说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我不认同今年股市是牛市的下半场的说法,这种说法还是不够谨慎。现在来说,牛市结束已经基本可以肯定了。另外从破年线4500点以后,股指在年线下方运行一段时间且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复“失地”,这至少在技术层面说,市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牛市的终结了,尽管判断牛市终结也可能有其他的依据标准。
今年的股市大跌和2001年的股市大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本质上是基本相似的,都是把那些大股东(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份变成流通股。这种股份上市必然会造成股市的震荡,因为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就比较特别,大股东基本占到了60%到70%,而这部分是不流通的,而流通部分只占到30%至40%。我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在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体制环境中“摸着石头”走过来的,本身存在缺陷,不是全流通市场。因此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呢,股市必然要付出一个“阵痛”,一个很大的代价。股权分置改革本身是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全流通体制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但要实现全流通,这个释放过程中的阵痛影响可能是巨大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化解”。
今年的奥运会对我股市会有什么样影响?
奥运会本身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某些“涉奥”板块会提前活跃并进而带动市场出现阶段性行情;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对政策层面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方面,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奥运行情更多还是一个阶段性的炒作行情。
今年宏偏紧的宏观政策,将对股市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股市有自己的特色,在相当程度上来说的还是一个政策市,那么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的预期、信心、资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这次宏观调控,就是针对过热问题和通胀问题制定的从紧政策。我们通过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央票等这些经济手段来进行进行调控,这些手段对市场的影响是有的,但还不够。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我们还需通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譬如说我们要控制信贷,光靠“窗口指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行政性不允许银行过度发放信贷,从而控制货币增量,甚至直接行政控制生活资料价格来达到控制物价的上涨。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对相关上市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80%的收入是来自贷款利差,控制贷款的数量,那么就会影响银行的贷款收入,而非贷款收入的中间业务的增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对银行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银行股又是股市中最重要的权重股,因此对市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另外,银行贷款又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机械、钢铁、化工等众多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链。因此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是全面的。
最近股市的动荡,内外因素都有,国内因素有这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大小非逐步解禁。
大小非解禁是市场改革后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因为市场原来大小非是不流通的,现在逐渐变成流通,那么市场必须有一定的承接力,如果市场不能很好的承接解禁的这部分大小非,那么市场的供需平衡就将被打破,而且这种不平衡还有一定的累积效应。大小非解禁不可能一年就结束的,据我们统计,08年有1300多亿的解禁股将上市,09年大概是6600多个亿,2010年还有1300多个亿,这些也是股市改革本身所要付出的成本,这也就使得市场的供需失衡,造成股市的股指下跌。这应该是内部对股市影响的最大的一个因素,这也是股市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原因,从估值上看,无论与H股相比还是与国际上其他股市相比,就是到了现在,我们A股2008年动态市盈率水平也在二十二、三倍,而07年我们的市盈率水平在二十七、八倍,但国际上市盈率大概在十七、八倍左右,而美国的市场在十五、六倍的水平,因此我们的市盈率水平还是比较偏高的。因此从股市上来看,我不太同意目前股指处于合理的区间,现在股指还是有向下校正的需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质量问题。
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在06年和07年表现得不错,这里有较深层次的原因。以前大股东和市场投资者是对立的,大股东并不很关心股价(除了再融资圈钱),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呢,大股东开始对股价很关心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为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他们可以逐步出售他们的股票,这就意味着股票的价格越高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想尽办法使业绩看上去更好,更亮丽,这里面就包含自然成长和“做”的成份。所谓“做”的成份就是把一些财务数据人为调整,比如为了多增加利润,就可以以前计提得多现在计提的少,当然还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等虚增利润,这样一来财务报表就会显得很“亮”。另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注入一些优质的资产,加上税收优惠政策和比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得06、07报表看上去成长性很不错,不过这些因素在06、07年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08年以后业绩高增长“做”起来就会越来越没有“空间”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06、07年的大牛市。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非主营业务利润,其中不少就是来自股市投资,这部分利润不具有可持续性。据我们测算,这部分利润大概占到20%,甚者更高得占到30%到50%,这块利润在熊市中,肯定是没有了,因此说至少相当部分上市公司的06、07年的业绩成长做得太“厚”了。那么在08、09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和06、07年相比表现就很可能没那么好了。任何上市公司主业的经营成长应该是自然的、平稳的,不太可能是突然爆发式巨增的,除非是极其交叉边缘的、特殊的行业。因此,08、09年的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在宏观调控从紧且经济减速的条件下,将可能出现增速明显趋缓甚至部分行业公司业绩可能会出现下降。
外部因素,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高油价并由此引发的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
虽然很多人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我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次贷危机的爆发本身就酝酿着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是会给房地产次级贷款本身造成影响,还会涉及到很多的其他方面比如其他金融领域、消费、就业等等。这个过程我认为还没有完全释放完,还将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我估计美国的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有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如果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那么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衰退了。中国想独善其身,我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进出口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年二月份,我们出口的顺差一下降到了8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是225亿美元,随着危机的释放,这种状况还会持续。这还不仅仅是进出口的问题,还会带来消费、投资、物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还有政策的影响。美国将不断采取一些调控政策,这将对我们的宏观调控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影响是一个综合性的。由于美国危机引起的国际经济的动荡,再加上国际油价的持续暴涨,这将引起国际股市的动荡,从而也会对我们的股市引起影响,去年十月以来我国股市持续大幅度的调整就是受到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中国的资本流动与国际股票市场尚没有“直接对接”,但是从A、H股的发行模式来看,H股的下跌,必然会引起含H股的A股下跌,而且我们A+H股大多都是大蓝筹股,而这些大蓝筹股又构成我们股指的很大权重,比如银行股、石油股、煤炭股等。因此H股下跌,造成A股下跌也就不奇怪了。
今年股市能否推出股指期货、创业板等政策吗?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股市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今年创业版的推出应该说没有什么悬念了,五月份应该就可以推出来。这些举措本身对市场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短期来讲可能会有一定的资金分流作用。创业版推出,有些私募性质的资金就会到创业板“走一走”,因为对新的投资产品,他们都会有一种偏好,当然一部分投资者也会参与其中,因此从短期来讲会对主板来说产生一定的分流作用。但过程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股指期货也是这样。
今年有一种股市是牛市下半场的说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我不认同今年股市是牛市的下半场的说法,这种说法还是不够谨慎。现在来说,牛市结束已经基本可以肯定了。另外从破年线4500点以后,股指在年线下方运行一段时间且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复“失地”,这至少在技术层面说,市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牛市的终结了,尽管判断牛市终结也可能有其他的依据标准。
今年的股市大跌和2001年的股市大跌,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本质上是基本相似的,都是把那些大股东(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份变成流通股。这种股份上市必然会造成股市的震荡,因为我国股市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就比较特别,大股东基本占到了60%到70%,而这部分是不流通的,而流通部分只占到30%至40%。我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在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体制环境中“摸着石头”走过来的,本身存在缺陷,不是全流通市场。因此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呢,股市必然要付出一个“阵痛”,一个很大的代价。股权分置改革本身是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全流通体制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但要实现全流通,这个释放过程中的阵痛影响可能是巨大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化解”。
今年的奥运会对我股市会有什么样影响?
奥运会本身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某些“涉奥”板块会提前活跃并进而带动市场出现阶段性行情;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对政策层面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方面,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奥运行情更多还是一个阶段性的炒作行情。
今年宏偏紧的宏观政策,将对股市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股市有自己的特色,在相当程度上来说的还是一个政策市,那么宏观调控对于市场的预期、信心、资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这次宏观调控,就是针对过热问题和通胀问题制定的从紧政策。我们通过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央票等这些经济手段来进行进行调控,这些手段对市场的影响是有的,但还不够。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我们还需通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譬如说我们要控制信贷,光靠“窗口指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行政性不允许银行过度发放信贷,从而控制货币增量,甚至直接行政控制生活资料价格来达到控制物价的上涨。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对相关上市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80%的收入是来自贷款利差,控制贷款的数量,那么就会影响银行的贷款收入,而非贷款收入的中间业务的增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对银行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银行股又是股市中最重要的权重股,因此对市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另外,银行贷款又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机械、钢铁、化工等众多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链。因此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是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