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奥运转播危机:按自己的好恶来供应产品?


CCTV奥运转播危机:按自己的好恶来供应产品?

在中国球迷和在华美人被急得嗷嗷乱叫的那个晚上( 814),CCTV应当尝试看到市场多元的呼唤.奥运转播,多一点危机意识!

从八日的开幕式带给观众的震撼开始,精彩的赛事一直就没有断过,无论是幸运地去现场呐喊还是兴奋地守在电视机前,这些日子都是观众的节日。但从开幕式始,看了NBCBBC录播开幕式的网民们,对央视的谩骂此起彼伏,未见有断,直到近日的美希男篮大战达到高潮——所有篮球迷和关注国家赛事的美国人、希腊人在14日晚上都几乎疯狂,因为到处都无法观看这场篮球世界级顶峰对决的直播!直到第二天凌晨将三点,央视才将比赛录像播出。

危机一:岂能将奥运会的直播变成了全运会的直播?赛事的冲突必然得是一个原因,尤其是与中国队的诸多比赛是同一进行时,这是梦八球迷们的悲哀,中日男排对抗、乒乓球团体赛、女子佩剑团体赛,这些在央视那里,足以成为挤掉原来节目安排的理由,虽然从一开始这些赛程就是排好的。然而所谓的时间冲突与爱国情节不能够成为央视忽略掉为数不少的球迷的理由,民族主义的热情与支持更不能成为一个奥运会赛事国内唯一直播机构出尔反尔的借口,即便是在比赛进行到现在中国体育代表队以日进几金的速度激发着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的当口,这种行径也不应当是无可厚非和被视为正当的。

危机二:奥运会终究是一场体育盛事生产商不应把忠实受众放在第一位?愤怒的球迷指责央视将奥运会的直播变成了全运会的直播,这尚属表面和轻微化的批评。事实上,央视虽然是我国境内唯一得到国际奥委会授权转播2008北京奥运会的电视台和新媒体传播机构,但作为转播商,它对奥运会的定位并不甚清晰。固然本届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但归根结底,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事,是体育爱好者的盛大节日,爱国的人或许会观看比赛,但爱体育的人必然会欣赏比赛,说白了,作为“生产商”的央视并没有能够区分自己面对的是机动受众还是忠实受众,它只是知道一点,它的产品将输送给笼统的国人(大量在京非华人似乎是被忽略不计的)。

危机三:垄断与霸气在遇到盛世还是我行我素。奥运会直播是“专利”,对央视而言,是在世界领域提升其品牌价值的大好机遇,当然从奥运会开幕式以来的各种情形看,似乎更是一种挑战。当然央视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播哪场赛事,在哪个频道播,选择权在自身,观众既是“受众”,当然就只得接受。然而长期以来在国内的绝对无可动摇的垄断地位,使这个中国第一大媒体失去了机敏与准确的判断力,没有拥有同样绝对优势资源的同行竞争,没有市场促进机制的推动提升,央视多年来已经或多或少积累了稳坐行业龙头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霸气,习惯了让受众去接纳自己而不是自己去迎合受众的“accept it or take away”的霸道。

危机四:按自己的好恶来供应产品不是一个大度的东道主的风范。多年来央视与行政主管部门的近乎零距离有关,作为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即便改革后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中国至今不允许电视台这一大众传媒有私资进入,国营性质,尤其是央视的国营性,更异于其他行业的是,至今在国内没有遭遇外来竞争,使得央视长期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自己其实也是一个企业,是需要消费者的支持进而赚取利润来获得生存与成长的机体。这种垄断的地位优势在近期内确实不太可能消失,央视似乎无必要去关心此后的命运,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外国媒体进入中国的脚步在加快,纸质媒体已经迈出第一步,网络等新媒体的渗透在知识分子的阶层早已超越国界,对于国内数以亿计的网民而言,这种扩张也指日可待。如果还是一味地以己意独行,境外媒体越来越多元化的风格必然会在进军中国时大获成功,因为这是进步社会发展的趋势。退一步,在世界一众国家政要、运动员、游客齐聚北京的这一时期,忽略掉他们的需要,一味按自己的好恶来供应产品,也不是一个大度的东道主的风范。

在中国球迷和在华美人被急得嗷嗷乱叫的那个晚上,CCTV应当尝试看到市场多元的呼唤,奥运转播,多一点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