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这个词包含着太多的沉重,这个本应早该启动的改革却没有获得“深圳深度”,而是姗姗来迟。如果不是大部制改革在中央层面全面铺开,或许深圳的“行政权三分”改革还不知要观望到何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深圳终于等到这个成熟的时机。事实上,《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是年初正式递交的,至批复历时不到半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得以批复,倒有人称之为“深圳速度”。
而怡恰是这个关节上阻碍了这个改革的进程,因为在实际操作上将会面临机构撤并、部门定级等。当时就有评论指出,深圳若真的对许多专业的政府部门动大手术,就不光得不到这些部门的上级部门的支持,甚至会与许多现行专业法律法规相抵触甚至相违背。这样以来,深圳的“行政三分制”改革就不光会遇到来自现有政府部门的上级部门和行业的压力,甚至会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制约而遭遇法律障碍。没想到还真的一言中的。应该说,最大的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政府部门合并后,却没有渠道来安置被分流官员。改革的另一设计者、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回忆,如果按照最初的思路,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正局级部门将被撤销或合并,这无疑会带来人事安排的巨大障碍。说到底,当初改革的流产,还是那些政府部门不能革自己的命,怕自己改革后“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