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期盼加快入驻金融保险业


  在每年的人大、政协会议上,有关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保险业的建议、提案不断,民间资本尤其是活跃的浙商群体一直在努力突破金融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前不久,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如果这一条款能够得到落实,民营资本能够获得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发起人资格的话,将改变目前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并控股的准入门槛,必将加快民间资本入驻金融保险业的步伐。

  民间资本入驻金融保险业,其实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有许多民营金融拓荒者在探索、在成长、在收获之中。如浙商银行经过第二轮增资扩股之后,股东数扩容至19家,其中民营股东18家,持有浙商银行52.16亿总股本的85.71%,著名民营企业家鲁冠球旗下“万向系”实际持股比例达10.34%,与旅行者汽车集团并列排名第二,横店集团和浙江恒逸集团含关联方在增资扩股后各持股9.54%,并列排第三。再来看与刘永好、张宏伟被称“中国民营企业的三巨头”的鲁冠球,虽然错过了像刘永好、张宏伟那样成为中国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但他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动作也不小,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已达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上市公司10家,持有的金融牌照11张。

  民间资本入驻金融保险业,其实又是一个全新课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受现有监管政策的制约,许多民间资本暂时还没有机会入驻金融保险业,如此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入驻就成为一个全新课题。毕竟,在当前存贷利差如此之大的政策环境下,金融保险业利润成长空间对于民间资本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但是,在笔者看来,除了予以民间资本一定的投资回报之外,民间资本入驻金融保险业,可以适当挤压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改变目前县及县以下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金融体系格局单一的局面,为“三农”和初创型微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与此同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是经营就会有违规,金融保险业也是一样。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加强监管的问题,毕竟设立一家机构很容易,批个文件发个许可证就行了,但是处置一家机构就没有那么简单,农村基金会的前车之鉴应该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