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美国航母到黄海军演的分析文章已经不少。有不少观点都很正确,但大多是局部正确,缺少系统战略的系统观照分析。我个人认为,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黄海、南海-----一要站在美国全球战略的高度,分析它的系统目标和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二要把国内极右势力在媒体上的表现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三要从空间制胜的角度分析美国的空间战略----才能真正理解美国的战略意图。
美国所谓的科考船,到南海、黄海,不过是为实施战略目标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查清中国的海下设施,避免“军演”时航母葬身鱼腹。这个工作做完了,就到了下一个阶段,实施战略目标的阶段。说到美国的战略目标,就不能不说说国内极右势力,因为,国内的极右势力是为美国战略打头阵的。近三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极右势力一上阵,美国马上就要行动了。所以,中国极右势力在主流媒体抛出相关文章后,我们就对其政治动向做了分析,结果果不其然。
那么,美航母到黄海军演其战略意图到底是什么?
一、为中国极右势力撑腰打气,内外勾结,志在中国从政治上改制。因为,北京、天津等一旦在美航母的控制之内,也就是一方面强行按住中国核按钮的手,让极右势力走上街头闹“革命”,前后台一呼悠,内外互动,航母为之站岗放哨。有人可能说不可能,但近一个时期以来,网上呼吁重走蒋介石之路的文章此起彼伏就证明了这一点。与其相印证的是张宏良先生博客被封,坚持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部分劳动人民派(有人称为左派,其实左派不确切,应称劳动人民派或者毛派更为确切,因为,无产阶级队伍有左派,资产阶级队伍亦有左派),被调查的被调查,被监控的被监控,我个人认为,这是前后台互动的必然结果。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曾经说过,中国不改革美国不会坐视不管。
按照极右势力的说法,中国改革到了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就是完全选择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推翻党的领导。所以,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对中国右翼的承诺,是该兑现的时候了。
二、控中挟朝,逼使朝鲜同其结盟,使朝鲜成为美国控制中国的跳板,或者说是插在中国心臟上的尖刀。从系统空间的角度说,空间战略是控制范围扩大或缩小的关键,因为,空间战略的要义在于空间制衡、空间制化与空间制胜。中国对美国不存在空间制衡、空间制化与空间制胜问题。因为中国只存在保住生存空间的问题。而美国对中国,早就完成了空间制衡和空间制化的战略布局,现在就剩一个空间制胜了。当然,美国现在的空间战略布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制胜,而是,中美之间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美国能够按住中国伸向核按钮的手。有人可能说,美国有空天飞机,用不着这一手,但是,空天飞机再厉害,不如捆住行动的手脚。
三、前两个战略目标如果达不到,但也可在控制中国的前提下,军事打击伊朗。有人可能说,中国在对待伊朗问题上,早就有了明确态度,美国不会担心。但美国的军事战略家并不这样想,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导致战争上的失败。换言之,美航母如果在黄海逗留一段时间,美军军事打击伊朗的概率就会直线上升。
四、再一个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迫使人民币升值。当然,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全面放开是早晚的事,但美国等不及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美国需要战争剌激经济发展。但战争需要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空间,如果在合适的空间选择了错误的时间,或者反之,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空间,美国就会为战争负出超出预算的代价。换言之,美国想打出战略组合拳后,使中国这个美国的债权国,变成美国的债务国。
五、有人可能认为,我们在探讨美国战略意图时,讨论了我们不该探讨的问题:极右势力。因为,在某些人看来,有些人并非主观卖国,而是思维问题。思维问题也就是个思维逻辑问题。思维逻辑,其实与程序逻辑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思维逻辑以价值逻辑为主,程序逻辑以数字,也即二进制数学为要。价值逻辑犹如计算机指令,下达指令后由程序逻辑执行并完成价值逻辑也即指令---目标---的过程。由此可知,某些人的无意识卖国比有意识卖国问题更为严重。因为,主流精英的价值逻辑被美国固化后,美国一下指令,程序逻辑(思维)马上运行,运算的结果总是美国战略需要的,但却严重损害中国利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战略总成为中国国策的根本原因。
没有结论的结论
美国到黄海军演,其实只打出了美国全球战略组合拳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招招直指中国,剑剑直逼命门。在这种时候,主流精英在干什么呢?在主流媒体上宣讲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为美国全球化战略和掠夺中国、压缩中国生存空间的战略提供经济和理论上的支持。当然,人们也对救美国就是救中国论提出了批判,据说,主流精英倍感委屈,因为,在他们看来,清除毛泽东对全国人民的影响,回归蒋介石时代的中美关系,或者搞成中国生产、美国享受产品的中美国格局是中国的最佳选择,只有那样才能避免中美之间的战争。但毛左们不这样认为,而是相反,中国人民创造的成果应该或者说必须由中国人民平等的共同分享,这是一。其二,中美可以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美国不得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也必须归还美国洗劫的中国财富。中国只要实物,比如说用高科技公司,如波音、英特尔等等尝还中国债务,而不是美元或债券。其三,不论政治经济或者科技文化,美国不得向中国伸手,伸手必被掐。由此可知,本文最后的结论是没有结论的结论。
2010-6-24
十万火急:全国人民紧急总动员,誓死保卫恩人共产党!!!!!
十万火急:全国人民紧急总动员,誓死保卫恩人共产党!!!!!
——高度警惕坚决反对国务院走资派反革命政变阴谋
胡锦涛主席出国访问, 美帝在中国黄海军演,
正是国内反革命政变的绝佳时机!
2010年06月23日,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晓河在《经济参考报》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下一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的文章,呼嚣“到了今天,再去独立地改革经济体制已经不行了,需要改革上层建筑。”“在这个大思路下,在党政关系方面下一步可以考虑按照党政分开的思路,把经济社会发展、公共管理、事务管理这方面的事情,更多地交由政府去完成,不能市委书记一人说了算。”
30 年来, 国务院走资派遵从美帝资本的旨意, 一步步把官权做大, 虚置党权, 取消了民权, 全国人大不作为, 眼睁睁看着让资本绑驾了共产党!!!
至今中国已经变成了资本的天堂 劳动的地狱!
反动派还嫌不足,更把彻底政变的阴谋堤上了日程!
眼看着前苏联的悲剧就要在中国重演!!
同胞们
朋友们
同志们!
万分紧急总动员,
组织起来,
社会主义大联盟,
粉谇反革命政变阴谋,
坚决保卫恩人共产党啊
附文
“十万政情”——资改派全面进攻的第一步
作者:蓝色羽毛
2010年06月23日,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晓河在《经济参考报》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下一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的文章,并马上在人民网理论版转载,其文不厌其烦地说着资改派的伟大成就,说什么由于改开搞让人民终于能吃饭,还说产权制度改革,吏制改革,实行全面对外,靠这三点“解决了穷人和精英这两个群体的问题,让这两个群体各自都有事情干,社会就稳定了”。还有不打自招,“马晓河说,过去30年,中国进行了三大制度、两个群体的改革,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就是渐进式。当年前苏联改革采用的是休克疗法,一夜之间搞了资本主义,把股权分给职工、城乡居民、老百姓。中国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种从下到上式的渐进式改革方式,虽然在短期内不容易取得大范围成功,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如果用30年的时间来看,它的社会震荡小,试错成本低,成果非常明显。”他这个成果是指什么呢?是指现在可以进行换色了,请看“改革3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需要从下到上推进的改革领域已经越来越少,需要从上到下推进的改革领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涉及上层建筑的整体改革,风险大、成本高,牵一发动全身,但是不改又不行。”“到了今天,现行的政治体制跟经济体制相比,改革相对滞后,已经影响了发展。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当时经济体制可以独立地进行改革,但是到了今天,再去独立地改革经济体制已经不行了,需要改革上层建筑。”“在这个大思路下,在党政关系方面下一步可以考虑按照党政分开的思路,把经济社会发展、公共管理、事务管理这方面的事情,更多地交由政府去完成,不能市委书记一人说了算。”
节选以上原话,可以看出资改派果然在拿时下的社会危机说事情,并以此为由发起了他们最后的进攻,很明显的当前资改派已经穷凶极恶开始向中国共产党摊牌了,在人民网理论版的转载并不是偶然,联系到美国航母一直在中国黄海游弋并军演,而胡锦涛带随从今天在加拿大出席G20峰会,27日结束,也就是28日归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发改委突然在媒介抛出此文,而且放在人民网上,还举行了答记者问,很有可能是全面进攻的第一步。因此紧急呼吁,所有的爱国者们当全力团结做好应变,本人建议如下:
一.参看该文,并知晓作者,分析未来各行各业各媒介对此的表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找出应对之法。
二.赶紧请有理论功底和新闻特长的同志,声张正确的反对态度,左翼媒介首先要有宣传气势。
三.所有左翼同志将集中写文针对性发表,并盯准该文与发改委进行密度较集中地发文举行声讨,可以对原文进行对照批驳。
四.左翼媒介将上述一切进展状况重点跟踪发布,使人民尽快知晓,进而发动人民的力量。
五.进一步商妥各左翼媒介如何有效地组织与“马晓河”的辩论,使之影响面扩大。
如果事态真的到了资改派要进行彻底的换色摊牌,那么我将誓死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并为之与一切图谋走资者做坚决地斗争!
该文网止: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946193.html
马晓河:中国下一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晓河
2010年06月23日09: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马晓河:中国下一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人物简介
马晓河,1955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在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市计委、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陕西渭南市人民政府顾问,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顾问。
主要著作:
我国二元结构矛盾与工业化战略选择(1996);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1999);我国农村税费政策研究(2002);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2004-2)。
主要学术论文
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002;走以大带小的城市化道路2002;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思考2002;解决“三农”问题呼唤农村金融改革2003-10-28。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70期日前举办。50人论坛特邀专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发表题为“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它是渐进式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当前,民众要求参与政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从下往上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少,需要从上往下改革的领域越来越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种改革与过去的改革不同,需要有更新的改革路线图。但是,这种改革必然会导致一些人损失利益,所以肯定会有阻力。这就需要有大智慧的人进行顶层设计。
制度创新改变了中国
马晓河说,过去的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有三大制度创新改变了中国。这三大制度创新是:产权制度改革、吏制改革、对外开放。这三大制度的核心是解决了两个群体的问题:第一个解决了弱势群体或者说是穷人的吃饭问题,第二是解决了精英的出路问题。
第一,产权制度改革。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一开始是在农村先开始的,就是承包制。于是同样的地、同样的人,制度不一样粮食产量就上来了,大家就有饭吃了。产权制度改革随后又在城市推进。1985年之后工厂也开始实施承包制,工厂开始发计件工资,随后又搞股份制改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民营化等等,使城市的许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发展起来,工人有工作,也就有饭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工厂承包制的推进,使得广大的弱势群体有饭吃、有业就、有学上,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第二,吏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在过去叫吏制改革。改革开放以后吏制改革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恢复高考,让千万知青通过公平考试走入国家的政体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大学毕业生进入到各个岗位,给中国奠定了牢靠的人力资本基础,保证了后来中国的繁荣发展。二是建立了干部轮替制度。政治局委员70岁下,国务院总理干两届下,市长当到一定的时候换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举措。当官员有各种条件,大家都不想下来,可是这样底下的人就上不去。轮替制度给了年轻人机会,保证了体制的生机。
第三,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引进了资本、技术和管理,使得中国经济由过去完全封闭的状态纳入到世界体系里去,中国的观念、政策制度、产业体系都改变了。再通过发展,使得中国从过去的外汇短缺、贸易赤字双缺口变成了双剩余。
通过以上三大举措,解决了穷人和精英这两个群体的问题,让这两个群体各自都有事情干,社会就稳定了。中国改革30年,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两个群体的问题,让他们有正当渠道各司其职,使中国强大了起来。
美航母黄海军演的战略意图分析
comment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