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人在讨伐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他们认为,此制度是造成城乡差别的根源。笔者以为,这是一种认识不清,分辨不明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户籍”无非是对一个人所在行政区划的登记,而没有造成“城乡差别”的功能者也。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城乡差别”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正在实行的、极其不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制度。比如,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口的孩子们上大学的门槛低,而一些人口较多的省市的孩子们的门槛就高。这难道是一个所谓的户籍登记制度造成的吗?不是,而是在我们的国家存在着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社会资源的分配制度造成的。换言之,如果全国的高考采用一张卷子,大学录取分数线取消地域差别,在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谁还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户口来买单?
记住,所谓“二元户籍”,只是一种登记
首先,我要说的是,所谓“二元户籍”只是一种户籍登记,是记录公民籍贯和出生地的一张纸,就是走到猴年马月这些内容也改变不了,而且都得真实地填写。而令人不安的是,现在有人把它当作似乎一种“制度缺陷”来认识,那就需要认真地研究研究了。研究的结果是,这种户籍登记制度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政府把它当成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分配依据了。比如,当把它当作高考录取分数的依据时,当作幼儿、小学生入学依据的时候,那它就肯定有问题了。
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出在,作为一个秉承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一个人的出生地当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分配依据。严格地说,这与种族歧视无异样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能因为你出生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就变成了特等公民,就能够享受比其他省市尤其是边远山区的人民高得多的待遇。笔者以为,作为一种户籍登记制度,之所以会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不满,是由于政府给它赋予了太多的内容,把它变成了一种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分配依据了。
可以肯定,我们的上述户籍制度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为谁说话、为谁服务的问题。我知道,这种因户籍不同而享受待遇不同的现象不仅出在我们中国,即便是在欧盟、美国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有这些问题。最近,法国驱除欧姆人的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属于此类,所不同的是,人家发生在国与国之间,而我们却发生在同一国民的不同居住地人民之间。诚然,这就有了问题了,而且问题还非常之严重!
废除二元户籍不如先废除不合理的分配
是否可以这样说,把“二元户籍”登记制度当作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分配依据,不仅是极其不合理的,而且还是一个国家、一种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的表现。而事实上是,中国的不合理的社会财富、社会资源分配不仅体现在二元户籍制度上,亦体现在“广义户籍”制度上。何谓广义户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二元户籍制度的衍生品,讲的是“同城居民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不同”。比如,在同一个城市居住的不同居民,其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不同,有的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的幼儿园,不允许老百姓的孩子入,如果想入,就得交一定数量的赞助费;再如,非本地居民要想上一所好学校,就必须得从这所学校的周边来买房;又如,干同样的一份工作,国企的职工工资上万,而在非国企,其工资只有1千多元,甚至更少。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工作单位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这也是一个“广义户籍”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造成的,而与所谓的户籍制度无必然联系。
换言之,如果拥有农业人口户籍的人,比拥有非农户口的人所获得、分配到的社会财富、社会资源还要多的话,虽然那也是一种财富、资源不合理的分配现象,但我敢于肯定,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再主张废除“二元户籍”这种制度了。即便还有主张废除者,那也是另类形式与意义上的了。为什么北京郊区那么多的农民不愿意把自己变成居民户口?为什么想落户到华西村的城市居民还须满足那么多的“条件”?这一切,难道还不能说明,不是二元户口有问题,而是把二元户口或广义户籍当成分配依据有问题?——这就是本文想表达的,或者说是想让读者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