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市是周期性收关调整年--不应乐观


   

一、11年的政策调整压力巨大

1、购置税退出

2011年1.6L以下车型(含1.6L)购置税按7.5%征收的优惠政策回归到10%的常态。

这项政策的退出已经拉动2010年车市出现4季度的井喷行情,由此也造成2011年1季度的乘用车消费需求被提前释放。2011年销量转移到10年,导致10年的基数偏高和11年增速乏力。

2、汽车下乡政策退出

汽车下乡补贴目在11年退出,其引发的10年年末销量增长较多,由此导致11年上半年销量偏低,而且由于农民购车选择在春季较多,11年的春季购车潮如果无法出现,则只能依靠11年冬季的年末购车潮来弥补。

3以旧换新政策退出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是问题最多的政策,尤其是存在对小排量车的歧视政策等诸多问题,其退出与否对汽车市场影响很小。洋政策的水土不服严重,因此这个政策值得吸取的教训是很多的。

4、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延续

10年6月开始的节能车补贴政策对拉动经济型车增长的贡献很大,11年这个政策延续。由于11年的全年都受惠于节能车的补贴,因此市场结构性稳定仍有基础。

 

二、11年汽车经济环境复杂

1、经济增长有保障

在中央经济会议为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之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12月14 日提出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CPI 升幅目标约在4%。目前普遍判断2011 年当局对M2 增速目标可能设定为16%,而且实行弹性控制,这足以支持9%–10%左右的增长。

在此政策环境下,尤其是明年是125开局,后年换届,各地发展经济而新开工项目热情仍很高,无论如何压制,经济增长都有保障。

2、通胀压力适中

由于货币政策相对于2009 年和2010 年相比有所紧缩,为11年控制通胀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尽管2011 年通胀目标上调至4%,但过去10 年的经验显示,决策层倾向于对通胀进行渐进式管理,而不是不计代价地迅速压制通胀。通涨也会带来企业利润的同步通涨。

3、进出口政策宽松

今年的进出口对保增长的贡献较大。明年出口退税政策基本稳定,而且推进人民币汇率结算、自贸区等项目也有利于出口的多元化增长。而进口的政策更为优惠,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政策尤为宽松,中美汽车贸易战延期,零部件进口下放到省级机电厅管理,进口增长有保障。

4、房地产政策温和

明年的房地产仍是维持现有政策,并加大保障房建设,要兴建1000万套安居保障性住宅,这对房地产仍是拉动,对商用车的发展也是较好的。

5、汇率升值加速

中国今年重新开始启动人民币升值进程,目前已经升值到6。63,而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不减。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预计在5%左右。这对汽车行业的利弊均较大,尤其是乘用车行业的零部件进口量较高,合资企业的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但随着进口整车的价格下探,数量暴增,国产车型的竞争环境更加复杂。

三、10年车市特点

1、各车型增长差异化

10年的车市达到33%的超高速增长,但SUV\MPV 增速快于轿车近2倍。轿车的增速是年初高增速起点,夏季增速最低,年末回升到高位。而SUV\MPV的增长是增速一路逐渐下滑。

2、轿车市场的紧凑型表现最突出

轿车市场的豪华车和中高档车属于高端车型,其增长相对乏力,年末的表现也较一般,这与SUV 走势类似。而紧凑型车的增速回升最快,这体现了产能的扩张。经济型车的增速也是高低高的格局。这样体现了市场的增长动力在于轿车中低端市场,而且产销满足能力大幅提升。

3、北京车市的效应

北京车市的4季度狂热,而且遗留了3万台订单(一种说法10万台以上),这为1月的较高销量奠定基础。

 

四、11年是私车普及第三轮周期的谷底期

1、10年的高增长带来11年的大幅回归

10年的车市处于高起点的逐级回落后又加速拉升的态势。2010年1月的车市出现超高的起步销量,随后厂家销量逐级滑落,终端市场在2月后低迷调整,7月后逐步恢复,8月后市场终端逐步恢复活力,而厂家产品结构也在快速调整,9月后出现厂家销量与终端销量同步大幅攀升的局面,这种热销并逐步转向疯狂,直至年底。

2011年的车市开局也面临高起点的特色局面,10年末截转大量定单而抬高11年的1月销量,可以预期的是11年的市场回落速度仍较快,春节后终端的低迷将延续到比10年更晚的9月左右。而厂家销量也是进入较长的逐级下滑区间。11年年末的增长风险最大,这时没有刺激销量的消费动力,价格战和低迷销量可能重演。由此带来11年的车市增速严重偏低。

 

2、11年区域调整快速推进

今年的北京限牌导致北京新车销量快速剧烈下滑,这对明年全国市场将带来40万台左右的销量负数。其他一线城市也会逐步进入限牌的阵列,这又对其他一线城市带来增量。因此明年的超大型城市销量损失估计在20万台左右。随后几年的销量也有一定的负数损失。

 

3、11年车市是3年增长的收关年,未来逐步进入私车普及的第三轮周期

以狭义乘用车为例较明显。2002年的车市爆发增长拉动私车普及的第一个增长周期,3年平均增速45%,在02-03年的暴增后,04年进入低迷调整期。由此完成第一个爆发式启动周期。第二轮增长周期从05-08年,这4年平均增速22%,在05年的平和增长后,06-07年处于较快增长期,这一轮的年增速并不高。第三轮增长周期从09-11年,预计3年平均增速30%,09年-10年的世界危机恢复期的中国车市实现高增长,11年进入增长后的调整期。

 

五、11年车市特征

1、小排量车市场减速

私车消费普及受阻,低端群体购车热情下降。这项政策必然导致明年的小排量市场走势低迷,对车市的增长肯定有严重影响,导致轿车增速下降5%左右。

2、轿车车辆大型化趋势恢复。

轿车市场的1。6升和2升的税收成本基本一致,前期因购置税优惠而不少群体转而购买1。6升车型,此次的政策退出导致消费有回升到1。8升、2升的更强动力车型的需求。而车型排量上升带来的车辆大型化趋势也有恢复。

关键是车船税的推进程度,这决定未来的车市需求分界。如果车船税在上半年确定,则1。6升车型仍是较好增长。

3、SUV 增速仍最高

11年的SUV 市场面临主力车型到位后的新品增量贡献度下降的新局面,前期的合资品牌中高端车型推出较多,目前的竞争摆位基本完成,市场进入消费升级带来的自然增长期。但由于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较强,SUV 的趋势性增长仍将延续,虽然增速较高,但觉10年的80%高增长大幅回落。但20%以上的增速仍有机会。

4、MPV 市场回归常态

10年的MPV 市场实现了低端小型MPV车型的爆发增长,这种爆发增长是与轿车增长相关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明年的MPV 逐步失去结构性增长的机会,短期内商务需求仍是主流趋势。

5、11年微车市场出现滑坡。

汽车下乡政策退出,微车市场必然出现严重低迷。农民对购置成本上升极为敏感,微客的购置税优惠数额不多,但叠加10%的下乡补贴后的组合力度较大。如果下乡政策退出,农民感觉肯定有落差,11年的微客农村消费比例下降,而国人诚信度仍有待提高,很多假农民的购车也受影响。

6、卡车市场增速大幅回落

卡车市场面临基础设施、新建工程、铁路建设等的拉动,而能源原材料运输仍是瓶颈,目前的公路运价水平较高,11年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卡车市场10年的增长较大而进入增速峰值,11年将明显回落。而轻卡面临养路费取消后的增量释放完成,汽车下乡的退出带来的农村市场低迷,农用车的分流,轻卡增速回落可能较明显。

7、客车市场也是增速下滑

由于客车市场总量较小,10年属于补涨式发展。前期的奥运、世博、亚运、大运等一线城市重点活动导致公交和旅游客车增长较快,加之大城市的交通压力较大,公交车成为拥堵原因之一。未来的增长重点是新能源大客车,其总量小,灰色问题多,表面赚钱多,但销量拉动等效果不明显。而且随着高铁通车的高票价带来的客运低端化分流倾向较明显,大城市孤岛外的客流数量增长快,但效益提升有一定难度。

 

六、11年的消费特征

1、消费意愿仍处低谷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看,近几年的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放缓,10年4季度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55.5%,与上季基本持平。居民对来年情况的谨慎态度,表明其对未来预期无显著积极改观,可能不利于未来消费进一步增加。“更多投资”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意愿回落,其他消费意愿低迷。

但从购车消费属于积累性消费,通涨导致购物保值和购物享受均有促进,因此通涨对购车影响不大。

2、换购需求逐步崛起

随着北京限牌和一线城市进入换车周期,换购群体逐步占绝车市较重要份额,目前的判断是全国市场的无车家庭购车占70%比例,换购占18%,增购12%。其他城市的07年前的购车群体也进入换车周期,11年的车市新购:换购:增购的构成可能变成6:2:2。

3、贷款购车比例上升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的购车热情持续高涨,贷款购车的比例仍在持续上升。目前贷款购车比例在13%左右,随着明年的一线城市购买力下降,二线城市的贷款购车群体更加突出。而女性消费群体的购车比例上升也促进了贷款购车的热潮升温。尤其是一线城市有钱,贷款比例严重偏低,随着二三线城市成为主导,贷款购车比例进一步上升。

 

七、11年的厂商生存状态

1、厂家的走势差异化

随着11年的市场增速放缓,前期的同步高增长现象逐步弱化。自主品牌的表现相对走弱,合资企业的主力厂家的表现有望进一步走强。虽然自主品牌的份额可能继续提升,但增长质量不高。

 

2、经销商的集团化化趋势

随着11年的竞争激烈,和大经销商集团的资金多元化,加之管理、资金、规模、人才、管理、品牌等优势逐步体现。尤其是大经销商集团的上市潮风起云涌,小经销商的生存压力大增,兼并重组和终端的负面消息增加。

 

3、后市场的多元化倾向

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带动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崛起,汽车改装、装饰、租赁等独立主体快速发展,汽车市场更加丰富多彩。

 

八、11年车市的增速判

由于10年的严重透支,这样导致11年的汽车增速悲观情况下可能实现零增长,乐观情况下有8%左右的增长。

在09-10年的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后,11年的车市亮点较少,新能源还处于漫漫的探索期。狭义乘用车仍是表现最好的,而卡车压力较大,客车表现较弱,微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