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市县师资力量,减少其平均工作量


   这些年国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很重视,把很多资源都投放在农村,比如师资,政策等等,目的就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从而从起点上保障公平.

  在我看来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扭转的,同时更不应该追求绝对的教育均衡,城市教育也要不失时机地去发展。可是实际上现在虽然城市学校的财力保障还很到位,但是在充实师资力量上进展却很缓慢,主要在编制的限制,而编制额也主要受到当地财力和学校生源的控制。我们知道作为当地政府是不乐意市县补充更多的教师的,因为这样将意味着当地财政的未来支出要持续增加,从而给未来财政带来压力,他们更乐意招聘特岗教师,因为前三年工资由中央财政代发,但是特岗老师是面向基层的,很难充实到市县教育一线,可以说这几年农村基础教育一线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而这些新鲜血液在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特岗闲置等问题,当然退一步说特岗已达到了目的--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教育由于长期师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出现了老师工作量过大,甚至多数非重点中学都出现请刚毕业的大学生临时代课的情况,对他们来说也很无奈,下面的老师流动不上来,又不补充教师,只能请临时的填冲,这样教学秩序和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没有老师,有些学校的课干脆高一上学期不开了,下学期才开,实际上这一切应该归咎于对城市师资力量补充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如果像农村一半补充师资的速度,城市教育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既然都可以花那么大代价为农村补充新鲜血液,为何吝啬城市补充所带来的支出呢?中央财政也可以为城市推行特岗买单吗?另外现在城市教师工作量较大,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把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好,为了更有时间兼顾全体学生,建议限定城市教师的工作量,转而通过补充师资来补缺口,这样就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同时也使更多的城市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时间去顾及全体学生,而不像现在一些重点中学老师每天课都满了,上完上一节,下一节紧接着,连批作业的时间都有,何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及顾及全体学生了,另外以后教育支出除了派发工资外,更多的支出要用于学生和教师等软环境的建设,而不应该再继续高楼大厦的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