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劳务市场


东北亚劳务市场
 
 
    1993年年底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已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是世界贸易中的一件大事,这将对世界劳务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国际劳务市场,特别是东北亚劳务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我国劳务贸易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东北亚劳务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际劳务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市场国际化、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贸易向服务贸易扩大是这种结构性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80年代初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5%,高于商品贸易年均2.5%的增长水平。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已由1982年的4 050亿美元增长到1992年的1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82年的18%上升到1992年的22%。1993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下降了3.2%,但服务贸易总额却增加了3%,增加到1.03万亿美元,1994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又进一步上升到1.08亿美元。
    服务贸易扩大的背景是,许多国家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此外,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金融和信息等贸易的国际化已经形成。各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同商品的统计相比较还不够健全。因此,关贸总协定秘书处认为:统计中遗漏的交易不少,实际的贸易量远远超出公布的数字。
    按不同的国家来看,美国的服务出口额为1 600亿美元,占世界第1位。其次,是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日本的服务出口为490亿美元,只占第6位;服务进口仅次于德国,居第3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赤字国。美国1992年服务贸易盈余546亿美元,已成为填补其商品贸易赤字的有力领域。因此,美国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敦促各国实行服务领域的自由化。美国认为目前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仍不够充分,并已表现出要求日本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等的姿态。
 
    二、东北亚劳务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东北亚这个庞大而多样的劳务市场,随着东北亚区域各国对劳务的不同需求,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在今后的6年时间内,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将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电力部门占3 000~3 500亿美元,增加电力供应4 600亿瓦;电信部门占1 500亿美元,交通运输部门占3 000~3 500亿美元,供水和环境卫生部门占800~1 000亿美元。重点建设电站、道路、机场、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主要大型项目包括:图们江地区综合开发工程,耗资300亿美元;中国的高速铁路工程项目,耗资约80亿美元;上海浦东综合开发工程项目,耗资约170亿美元;俄罗斯萨哈林(库叶岛)海上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工程项目,耗资约200多亿美元;横断俄罗斯的通信网工程,耗资2.5亿美元。根据韩国新的经济五年计划,韩国将重点解决交通、电力、住宅、环保等问题,将加大这方面的投资,计划在10年内投资280亿美元,兴建24座电站;投资500亿美元,建设航空港、海港和供水工程等;投资50亿美元,在永宗岛建设1座新机场,计划在2000年完成,还计划建1座亚洲最大的垃圾处理厂。另外,一般住宅,工商建筑和市政建筑工程也有一定容量。但是,韩国建筑力量较强,对外国承包公司的限制较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得标不易。此外,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年人都追求更高的学历、更好的职业,学习期限延长,就业人数相对减少。韩国的高中毕业生有97%表示要上大学,这也加重了劳动力的短缺。韩国的制造业约缺乏劳动力19万人。韩国的小企业,尤其是纺织业的小企业雇佣韩国工人日益困难。这个行业工资低,并被看做是不受欢迎的工作。为缓解小企业的劳工短缺,到韩国去的几乎将翻一番而达5万人。为了促进在2 020年以前实现亚太经济自由化目标,韩国还计划投资600亿美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日本政府决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计划到本世纪末共投资3.79万亿美元,其中尤以电力开发项目令人瞩目。据日本电力长期供需展望报告称:原子能等7项发电量合计将由1992年的    7 883亿千瓦小时增至2000年的9 450亿千瓦小时;2010年将达11 330亿千瓦小时。日本政府还计划在1991~2000年的10年内投资430万亿日元(约4.3万亿美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是上下水道、公园、道路、公共租赁住宅等基础设施。1992和1993年日本用于公共设施的投资均保持约10%的增长率,今后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日本人口增长出现停滞甚至下滑趋势,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目前日本有70%的企业缺乏劳动力。日本工程承包市场潜力巨大,合作机会多,但日本市场对外国公司限制甚严,竞争十分激烈。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劳务市场也是东北亚劳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94年在俄罗斯的外国劳务为12.9万人,1995年6月30日统计为17.2万人,年底已达20万人。劳务主要来自于乌克兰、中国、土库曼、朝鲜等国。1995年仅滨海边疆区从朝鲜请来耕种大批熟荒地的首批劳工就有200~300人。从1992年到1995年6月,我国与俄罗斯签订的在俄承包劳务合同总额达21.2亿美元,派出劳务9万人次。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 17%,高于国际市场8.5%平均利润率。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基建投资持续缩减,约下降了67%,其中对生产性项目投资下降更为突出,1995年比1990年下降79%。工程发包额1994年比1993年下降24%,1995年比1994 年下降15 %~20%,1996年大约维持在1995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