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3D版还是“胡闹”版?


本文刊于深圳商报

 

    《大闹天宫》要出3D版了!据媒体报道:借助最新技术手段,曾经享誉全球的《大闹天宫》摇身一变成了3D版。12日,片方在上海电影节上首次揭晓了电影的部分片花。看到熟悉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突然真实地在眼前“腾云驾雾”时,众多媒体都发出惊叹。

    我没有惊叹只有叹息。原版《大闹天宫》诞生于1961-1964年间,国外获了很多大奖,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关键是颠覆了中国动画短小、刻板、弱智的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院线大片(虽然当时没有大片的概念)。所谓3D版,既非原版亦非原创,只是追逐3D流俗,在原版的基础上,用现代3D技术让其变的花哨和立体起来,利用中老年的怀旧情,诱惑青年人的好奇心,骗到院线里而已。因此,3D版《大闹天宫》其实就是“胡闹”版。
    没有人怀疑,3D版《大闹天宫》场面上会很热闹,也能带来视觉上强悍的杀伤力。因为,让其“立体”起来的团队来自好莱坞的特艺集团,特艺集团的制作技术堪称一流,曾经制作过《阿凡达》和《2012》等片。从技术角度讲,3D版《大闹天宫》不可能是“伪3D”。但是技术主义的完美,正反衬了该片内涵上的贫瘠。没有原创故事的创意,甚至连改编原著经典的创作冲动都没有,而是刻板地克隆原版故事和画面,是在吃二茬剩饭。而《大闹天宫》的故事,连3岁孩童都一清二楚,没有情节支撑,观众欣赏的趣味到眼睛为止,除了看热闹就是看热闹,这样的热闹一不小心还是胡闹。  
    从常识性的审美观之,如果说原版《大闹天宫》是清水芙蓉,愈老愈让人怀念,在岁月的积淀中悄然就变成了经典。可是3D版的东东呢,等于给其描了眉、上了口红、涂了粉黛,甚至还戴上了假睫毛、隆了乳胸、穿上了花马甲,经典就成了笑话,纯粹就变了艳俗。说得再直白一点,让林黛玉穿上仙鹤装走秀在戛纳红地毯,非把“病美人”搞成“冰美人”的效果,不是胡闹是什么?
    中国电影不排斥3D,而且多多益善,如果都像《阿凡达》和《功夫熊猫2》那样。可是,如果说中国电影只追求形成主义的东西,只拿来技术主义的概念,中国电影顾了面子还是没有里子,匮乏了灵魂和精气神。中国电影若一直懵懂地沿着这样的轨道行进,真是白瞎了宏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聚财美梦。 
    尤其动漫电影,中国的这个产业链似乎很成气候,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规划和投资。可是产业是需要创意的,没有创意的产业链,就是一生产链,为他人作嫁衣。中国动画,长期以来的传统是,从故纸堆里找灵感,用简单逻辑教化和娱乐未成年人,因此这个行业总是踯躅于幼稚时代。前些年,叛逆地学日本动漫,走上了通通大头大眼长腿卡通配怪异奇绝的路子;近来,又模仿好莱坞的3D动漫去搜刮钱。但不管怎么学,中国动漫缺少的是原创故事,普世理念,和让成人娱乐共振的能力。
    中国人不会讲故事?非也。中国有着酒神文化的传统,思维精巧、浪漫恣肆,是我们的文化基因,从《山海经》到《庄子》再到《西游记》,古人的创意不仅庄谐和美,而且神思远翔。现代人身处多元文化语境中,和世界前沿娱乐狂潮相附和,且中国不乏动画影视创作的辉煌(原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现代人怎么就搞不出好的动画创意来呢?
     一句话,还是中国电影人习惯跟风胡闹短路了原创思维,好莱坞刮什么风,中国电影就走什么道。但中国动画总不能一个劲地啃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