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企业家精神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在制度真空环境下经营的企业家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导致了对非正式制度的依赖,比如关系网络。在此环境下,企业家更符合“创造理论”—采取行动影响环境,而不是消极地对环境做出反应,具体表现为获得执照许可、赢得政府合同、从国有银行融资等。
谭小芳老师认为,老子提出了“治和于场,治场于民”。每个人来到世上,关键看你能不能走出异常,回归正常。这就是成功人士。再到孟子谈“和”,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和”的最权威是中庸,叫做“万物构得齐和已深”。我们谈企业家精神,既是英雄也是狗熊。
和谐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两个字,就是“妥协”,没有妥协哪来的和谐,他是真的英雄,要不然怎么说是舍得为多,得到更多呢,需要我们站着是一座山,倒下也是一座碑的时候,需要一种妥协,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谭小芳老师表示,“四书“读懂了以后,追求了卓越的心里素质,崇尚了有中国特色的文理观念。五大行为风格显示的淋漓尽致。我们现在的企业家既是董事长,又是CEO,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企业文化的传承者,企业变革的推动者,管理效应的承载者,团队力量的凝聚者。说心里话,这个标准我是不够格。
企业家不是人,不是神,同样他也不是鬼。为什么这么说?企业家既是最优秀的,也是最苦难的,既是最可爱的,也是最可怜的。他的智商,才华,能力体魄都是99.99分,你说是不是最优秀的?为什么说你是最苦难的?常人吃不了的苦你乐意吃,常人都不乐意作的事情你都要做,而且要做得尽善尽美。你的优点是你太优秀,你的缺点也是太优秀。为什么说最可爱也是最可怜呢?企业家创业要激情,要梦想。
在人类文献中,《道德经》讲的是道、天、地、人,以及人类领袖如何引领百姓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类的幸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道德经》堪称是人类的第一部管理大法。下面从《道德经》中汲取相关的篇章,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对企业家精神作一个综合的总结,与现代企业管理者分享,以求形成完善的、有本土特色的、普世的企业家精神。
大公无私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全面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全面了解自己一切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明白。能够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战胜别人的人是坚强有力的,能够战胜自己背道离德后的各种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足感恩,才是真正的富贵,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才称得上志向远大。生而不丧失其赖以生存的宇宙精神本源的人才可以获得长久的清静自在,心灵升华。肉体死去,其思想、形象、行为仍印在活着的人们心中的人,才会长活在人间。
团队取胜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译文:善行走的人,无迹可寻;善于言谈者,无懈可击;善于计算者,不用算具却精确至微;善于关闭的人,不用栓销,别人也无法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
社会使命
原文:“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和泥制成器皿,也恰恰是由于有器皿中空部分,才有器皿的使用。因此,显现有形的宇宙万物给人带来便利,而无形的空才是获得使用价值的基础。
节俭本色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译文:治理百姓、养护身体,最好的方法就是爱惜生命能量。爱惜精力,才能做到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地去积天德。重视积累天德就无所不能,无所不能便精气长久不绝。
勇于担当
原文:“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能承受国家之屈辱,才配担当治国之重任;承担全国的灾难,才称得上国家的君王。依天道正确的话语,在世俗中听起来如反话一样。
感恩回馈
原文:“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真正悟道的人听任宇宙万物自主显现,繁衍和进化,不去宣扬人类后发的说教;效仿道的品性任万物自然生长,化生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主宰,有所成就但不自我夸耀。恰恰是因为不去突显自我,才可以作为道的一个粒子与其大自然母体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