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失动力,神话难再续!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2012年,小米是注定回避不了的话题。没有广告投放,却总能让业界打了鸡血样的追踪、跟进;销量刚过300万,就已经获得了三轮融资,并且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像小米这样,引起了硬件、软件乃至整个互联网的广泛讨论。
9月28日,小米公司通过微博向外界宣布,小米手机的销量已达到400万台。在此前9月20日的第三轮购买中,30万小米手机1S在4分12秒之内售罄,刷新了此前的记录,令业界瞠目结舌;小米2代工程机也已于9月22日限量发售,正式版将于10月中下旬发布。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的举步维艰,小米公司以近乎“卫星”的速度在发展。
销量攀升带来了虚拟世界的繁荣。小米公司以40亿美元的估值仅次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网易,排名第五,已经超过盛大、携程等知名公司,是奇虎360的2倍;在手机公司的排行榜中,接近黑莓的49亿美元,同时相当于诺基亚市值的一半。
小米公司在2011年8月推出第一款小米手机,走高配置低价格路线,并模仿苹果,在国内厂商中首度大胆推出预售购机业务,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一年多来,基本每次预售都能在短时间内被清空,并且屡次刷新最快时间记录。小米手机销量已达500万台。
据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统计,绝大多数用户是在小米一代手机正式发布后等待长达10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花1999元买到小米手机,前4个月发货量占总发货量不到10%。而这10个月中硬件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当初的低利润配置已经变成暴利。
这样的销售业绩当然会让业界其他厂商眼红,并加入这一争夺战。谭小芳老师(预定企业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在小米2推出时,市场已经和一年前完全两样,以至于让人怀疑小米2已经无法复制小米1的神话。
小米一代1999元的价格确实颠覆了当时智能手机的定价,当时这一价格在市场上只能买到配置简单的低端智能手机。今年则完全不同,华为四核版荣耀2,定价1998元,同样是高配置低价格的手机打的广告是“现货”,很明显是针对缺货状态中的小米2而来。
除了Google、华为,其他手机厂商也加入了这场战争,联想、酷派、海尔、夏新、中兴以及小辣椒、小旋风、大可乐、大黄蜂,不管是有名的没名的,都一古脑开始低价高配的策略,而且性价比都和小米2有的比。
从之前很多人质疑小米模仿苹果进行“饥饿营销”,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指责的小米“期货”,“供不应求”的小米手机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小米的营销在国产手机市场是个神话,媒体的广泛关注、粉丝的狂热欢呼、出货即销售一空,这些曾经只是苹果手机享受到的待遇,在小米身上展现时,所有人都惊叹雷军一夜之间走上神坛。
MIUI系统、米聊软件、小米手机硬件,被称为小米公司的三驾马车。前者为小米手机提供了软件的支持,更是积累了大量用户做了市场的铺垫。MIUI可以说是小米三驾马车中最早、最成功、最具口碑的产品,本应是建立小米文化的核心产品。让人感叹的是,正是因为一次MIUI主题收费事件,狂热“米粉”瞬间变成“米黑”。
11月初,当小米手机用户进行了一次系统升级之后,发现在下载更换手机主题的时候,质量高的主题都需要付费了。让很多用户觉得“不爽”的是,不但以后下载需要付费,连之前下载过的主题也不能使用了。收费并不高,一两元人民币。但就是这个免费变收费的尝试,让MIUI官方论坛里曾经“忠诚”的用户爆发出强烈不满,甚至扬言抛弃MIUI。
小米公司最核心的手机业务,则随着小米2的推出,被放在了“聚光灯”下,成了众矢之的。10月30日,首次开放购买的小米2不到3分钟内便被一抢而空。然而仅仅5万台的供货量让足足等了两个半月的用户非常不满,很多用户指责小米是在卖“期货”手机。11月29日,15万部小米2手机又在1分钟43秒内抢订完。但用户的不满并未随之平复。
小米的销售归功于“粉丝经济学”的胜利,雷军曾表示,“90%的小米用户都在使用米聊”,这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米聊前期积累的优势被消费殆尽,还有多少用户愿意为其买单?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小米手机“硬”起来已经是无法争论的事实,偏离了发展轨道,雷军和小米已经顾不上讲究商业模式。但是,软件和硬件两个市场的利益诉求点不同,最终会导致小米公司战略的天壤之别。
小米2仍是“硬件思维”在作祟。硬件销售初战告捷,软件的作用则被放大,这直接关系着后市的市场变化。虽然小米公司在通往移动互联网的道路上做了不少努力,但小米旗下的迷人浏览器、小米读书、小米分享和小米便签一样没能成为各自领域的前几名。
同时,谭小芳老师表示面对微信的步步紧逼,小米成立IM实验室、收购MSNLite团队,开始“逆市”布局米聊PC客户端。但这无论怎么看都是在避开微信的锋芒。业内人士表示,小米在桌面另做一个即时通讯软件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成功率不高,毕竟竞争对手优势明显,且小米自身没有现实的用户基础。PC桌面产品的推出更多的是移动产品的补充,完善用户体验之用。
距离小米二代手机发布已经过去差不多3个月,但是直到现在,当初满怀希望的“米粉”已经在调侃它是只存在传闻中的产品。以至于对每一轮的抢购盛况感到麻木,因为绝大多数人没能拿到它,没有见到它。从之前很多人质疑小米模仿苹果进行“饥饿营销”,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指责的小米“期货”,“供不应求”的小米手机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