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呼唤一个健康和谐的股市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闭幕,公报全文已经发布。从内容上看,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而改革亦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等多个方面。对于改革,公报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在诸多方面的改革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非常引人注目。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可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达到这一目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才是成功的,才会真正建成我们向往的“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发展,其实,在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等都需要和谐,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同样如此。建设美丽中国,更需要一个健康和谐的资本市场保驾护航。然而,目前的资本市场,却表现出众多的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股市10年“零”涨幅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什么境外市场频频创出历史性高点,而A股仍然挣扎在泥潭中的根源。

        A股市场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投资与融资的不和谐。证监会主席肖钢一语道破“天机”,其在署名文章《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中更多偏重于融资”。实际上,这是当初股市的错误定位决定的。A股市场有“圈钱市”的“美名”,上市公司“重筹资,轻回报”的“劣根性”,都是因之而起。但一个资本市场,不仅是上市公司融资的场所,也应该是广大投资者投资的场所,然而,A股重筹资轻投资的现象异常突出。

        其二是大小非与二级市场投资者回报上的不和谐。全流通背景下,限售期满之后,大小非所持股份开始流通。由于高价发行,由于市场投机炒作,也由于其持股成本极低,大小非套现时,往往能够获得数倍、十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收益。而二级市场投资者由于高位介入,即使上市公司有分红,与其高投入相比,也明显不成比例。在大小非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往往承受着套牢或亏损的煎熬。

        其三是违规行为猖獗与严厉打击上的不和谐。中国证监会近几年来的情况通报表明,上市公司每年的违规违法行为越来越多,也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虽然监管部门声称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并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住凶猛的势头。究其原因,违规成本低才是“罪魁祸首”。像云南绿大地、湖南万福生科两家公司的欺诈上市行为,其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坏,这样的公司在案发后竟然还能苟活于市场中而不退市,如此“盛景”也只有在A股市场中才能出现,也只有A股市场能有如此宽大的“胸怀”。也正因为如此,违规者为了利益常常不惜铤而走险,进而损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其四是制度建设与投资者保护的不和谐。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保护资本市场更要保护中小投资者。A股市场诞生20余年来,监管部门口口声声说要“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际上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虽然监管部门专门出台了像《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这样的规章制度,效果到底如何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不到位,导致其对股市丧失信心,导致场外资金不愿进场,也导致A股市场频频陷入“牛”短“熊”长的困境。

        三中全会已经举起了改革的大旗,要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股市,同样离不开改革。只有改革,A股才会表现出活力,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争夺话语权与定价权。不改革,A股不会有出路,只会在低迷中不断陷入恶性循环。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可怕的。

        笔者以为,A股市场的改革首先要从改变股市的错误定位入手,要将股市打造为既适合融资又适合投资的场所,使融资与投资并重;其次,对包括《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重新修订,并大幅度提高违规成本;其三,切实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建议打造中国版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并早日推出集团诉讼制度。

        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inance.inewsweek.cn/20131114,74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