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关系


  中日关系是中国仅次于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一个和平友好的中日关系,不但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有助于东亚和平稳定。东亚未来在于中日之间是否能和平友好,如果中日能和平友好,东亚就能步欧洲一体化后尘,建立东亚共同体,未来东亚共同体就可能形成中日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共同体。但是,中日能否真正互信和和平友好,仅凭两国政治家的良好愿望是无法建立的,它受到中日两个民族的历史恩仇、领土争端和美国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是中国除中美关系之外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日能否和平共处,不是中国政府单方面能决定的,也不是中国政府一味希望友好能实现的,它不但受到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华政策和对华友好意愿的左右,也受到中国民众民意左右,有时中国政府单方面善意反而事与愿违。

  我认为,中日关系中最大障碍就是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日本一直认为是二战是败于美国和前苏联,并不是败于中国。对中国的道歉和反省也是三心两意,口是心非。由于中国在取得抗战胜利后,很快陷于内战,内战之后又是和美国发生朝鲜战争。这使得日本的战争罪行和军国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摧毁,反而日本借朝鲜战争,很快从战败困境中走了出来,成为朝鲜战争和冷战的最大受益者。日本虽然建立和平宪法,但这种和平宪法是在美国人强迫下建立的,并非日本对侵略战争彻底反思的结果。日本借被原子弹轰炸一事,将自己从侵略者打扮为受害者,从而淡化或者故意逃避自己战争罪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曾经世界强国的中国,整个近现代史就是被日本欺辱的历史,中华民族几乎被日本亡国灭种。在中国付出惨痛代价取得抗战胜利后,因中国自己内战和之后冷战,让日本逃脱惩罚,中国对日本的民族仇恨深植在大部分中国人内心深处。冷战时期,中国主动免除对日战争赔偿,虽然感动一些日本人,但却深深伤害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历史问题不但是日本的心理包袱,也是中国人自己心理包袱。钓鱼岛问题不但涉及中日两国领土、领海争端,更牵扯到中日两国的历史恩仇。在中国历史情怀作用下,这一领土、领海纠纷被成倍放大,成了中日之间一道迈不过的坎。
  过去三十年,在邓小平搁置争议的原则下,中国为了自己发展和改革开放,有意淡化了钓鱼岛问题,而日本却趁机将钓鱼岛置于自己严密控制之下,并企图以此为基点将大片海域窃为己有。为了控制钓鱼岛,日本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将美国拉进其中,随着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美国对钓鱼岛政策从模糊到明确,公开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控制。不过让日本事与愿违的是,日本的苦心积虑,不但没有强化其对钓鱼岛的控制,反而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仇恨。钓鱼岛问题处理不好,完全会将中日两国带进全面对抗的局面中。这次中国政府的强硬反映,就清楚反映这一点,这也是在民意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反应。
  中日之间要和平友好,共创亚洲新时代,就必须迈过钓鱼岛这个坎,找出解决问题方法,或者尽量达成避免钓鱼岛问题引爆中日两国全面冲突的原则。这次中国应该利用菅直人和前原诚司政权否认存在钓鱼岛争端和拉拢美国强占钓鱼岛的难得机会,以全面对抗的决心和勇气,不断突破日本对钓鱼岛的绝对控制,逼迫日本承认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迫使日本承认中国的原则,回到中日友好轨道上来。这不但有助消除中日两国发展互信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的最大障碍,也能剪除美国围堵中国最大帮手。如果日本拒绝中国善意,中国虽然惹不起美国,但却有痛击日本的实力。中国可以没有日本,但日本却难以承受和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并且制服日本,也有助于中华民族走出历史悲情。日本民族向来就是只服强权的民族,忍让和善意换不来中日之间的长久友好。中国应该用坚强决心和勇气迫使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做出抉择,究竟是接受中国原则,搁置钓鱼岛问题,扫清中日关系最大障碍,共创东亚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时代;还是继续绑在美国围堵和遏制中国的战车上,充当美国围堵中国的马前卒和炮灰。中国一定要打消日本如意算盘,一方面经济上从中国获利,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便车;另一方又在安全上紧密依靠美国,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