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省三亚市同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会谈,会谈前,习近平为吴登盛访华举行欢迎仪式:
。
习近平谈到,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政策,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包括缅甸在内的周边国家,促进本地区共同发展。缅甸朋友常说“水涨荷花高”。双方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正确方向,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深化战略互信,坚持合作共赢,维护共同利益,不为风雨所动,不为外力所扰,坚定不移推进中缅友好事业。双方加强双边关系政策指导和规划,双方密切配合,确保惠及双方的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吴登盛表示,缅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提供的宝贵帮助,珍视缅中传统胞波友谊和睦邻友好关系。推进互利合作,落实好有关项目,推动缅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
两国领导人所说的“惠及双方的重大合作项目”,指的就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项目:
中缅输油输气管道在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起于缅甸马德(原油)和皎漂市(气),配套建设原油码头,从云南瑞丽进入境:
中缅输油输气管道工程开通,我国可以不通过马六甲海峡,就近使中东和非洲的原油经缅甸输入境内,还可使缅甸的天然气供应中国。
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过去,缅甸天然气供应市场主要面向泰国和印度。该项工程不仅将缓解中国的能源紧张局面,还将为缅甸带来每年约1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当地居民也因此获益,中国也获益:
。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约80%的原油进口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的,经马六甲海峡线路距离远,费用高,自然与人为风险也很大:
:
能源是国家发展咽喉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家的发展咽喉,只有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国家,能源战略的制订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绕开能源瓶颈、应对其它各国的能源战略部署,将对中国下一步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2009年6月,当时的缅甸军政府与中国签署了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协议,协议期限为30年。是我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中缅原油管道使来自中东的原油不用绕道马六甲海峡,经由印度洋在缅甸上岸,由管道输送到我国。这对改善我国西南地区能源紧缺,实现国家“原油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2010年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开工,2011年9月16日,国内段控制性隧道工程提前开工。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途经4省区市、23个地级市、73个县市,穿跨越大中型河流56处,山体隧道76处。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是目前中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
中缅原油管道设计年输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经过3年建设,截至5月28日,顺利实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提出的工期目标,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达到投产试运条件,项目进度、投资和质量受控。单位工程合格率100%,焊接一次合格率98.37%,防腐补口一次合格率99.99%,管线埋深合格率100%。海外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和防范,工业生产百万工时死亡率为零,重大安全环保事件为零。
原油管道完成94%
除已完工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外,整个油气管道工程的原油管道部分已完成了94%,将于2014年前达到投产要求。与此同时,中石油已在中缅油气管道的起点,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建成6个容量为1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并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完成另外6个储油罐的建设。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受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缅甸政治体制变化等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进度一度滞后,到2012年9月底距天然气管道投产目标剩8个月时,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总体偏差超过20%,不仅管道线路有很大剩余工程量,站场工程剩余工程量超过85%,工艺安装尚未开始,而且控制性工程有4条海沟定向钻尚未开工,基地建设整体进度延迟5个月。在此情况下,工程队展开了施工攻坚战,从而在5月底实现了工期目标。
5月2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会见中石油总经理廖永远时表示,缅甸将确保缅中油气管道安全正常运行。他还说,缅甸欢迎中国公司到缅甸投资,包括在缅建炼油厂。
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还会见了缅甸能源部长丹泰,双方一致认为,连通两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即将顺利完工,后续工作正在紧密筹划,相信这将成为双方互利合作的样板工程。丹泰表示,缅方将与中方加强沟通配合,推动两国能源合作发展。
经过3年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已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