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依然坚挺向上,买房的人依然讨伐声声,政府依然在屡败屡战地调控,几位长期唱空楼市的学者专家依然在传递楼市崩盘的信息。
和以往不同的是,最近房地产界内部也开始出现看空楼市未来的声音。地产界名人任志强一反常态发声警告地产商不要对2014年的楼市期望过高,这似乎和之前认为“农民知道地里该种什么”的逻辑不再一致,开始怀疑众同行的理性了;之前与马云设赌商业地产的王健林也认为前景不容乐观了。首富李嘉诚出售部分不动产的消息更被看做是抢先出逃的迹象。不过,这种现象很可疑。
王婆卖瓜总是自卖自夸的,但这是老套王婆。现代人把商业竞争比作商战,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现代王婆已经进化到了不单单只会自卖自夸的程度,可以唱多做空或者唱空做多的地步,当然这是唱给同行李婆或张婆而不是唱给买瓜的人听的。
经济学长期以来对价格的决定都如坠云雾,但基本有个“原理”,那就是供求决定论。然而,由于经济学不知道价格为何物,所以,这个供求决定论只能是瞎分析,误导市场。
价格的确是由供求决定的,但是决定价格的供求变量,不是大家所知道的“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因为根本没有“商品的价格”这个东西,价格就是交换的比例,是针对“商品对”即“一对相互交易的商品”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其中一种而言的。而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供给和需求,所以,决定价格的供求变量有4个而不是两个。
依据错误的供求决定论,经济学家一直在鼓动政府拿出更多的资源以解决房价持续高涨的问题。甚至鼓动政府不惜放弃18亿亩耕地红线也要保障建设用地。结果是土地供应一路增长,而房价却并没有如买房者期盼的和经济学分析的那样随着土地供给增加而下降,而是地价随着供给同步增长,给了房价上涨更多的支撑。只是房地产商们偷着乐翻了天,在政府加大土地供给的过程中,房地产商已为下一轮房价冲锋备足了弹药。
2006~2010年的全国住宅用地供应量分别为6.5、8.0、6.2、8.2、11.5万公顷。
2011年全国住宅用地实际落实量为14.23万公顷,相比计划供应的12.5万公顷超额完成了13.8%。
2012年的全国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为17.26公顷,实际供给量11.1万公顷。
2013年中国住房用地供应13.82万公顷,同比增加24.7%,达历年最高。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显示,2013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人民币(下同)31304.5亿元,同比增加50%。但有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土地收入超过4万亿达41250亿。
从房地产商拿地冲动和各地地王频现就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内对于未来前景的主流与真实认知。
依据正确的供求理论,房价并不是由房屋本身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还有与之交换的货币的供求有关。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度资金密集型行业,房价没有随着土地供给增长而下降,说明了问题在于另一对供求关系,也就是说,货币的供给一直强于房屋(包括土地)的供给,并不像有人分析的那样,房地产业很快就会死在资金链上。地王的出现和背后银行资本的力挺,说明地产业真的不差钱。
有分析称,中国楼市将会随着整体经济增速的下行而崩溃。但这不过是颠倒因果的分析。整体经济的下行只能是结果,各行各业的发展态势是原因。从房地产商实际的行为来看,就可以看出他们真正的想法和对市场的真正认知。
此前有报告透露,中国钢铁业2013年实现盈利2588亿元,同比增长了近30%。钢材产量106762万吨,同比增长了11.4%,而钢铁业是和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能在国家痛下杀手绞杀各地被认为严重过剩的钢铁产能的时候实现如此成绩,房价上涨功不可没,足以说明业界对房地产的前景的认同。
下图是美国新屋开工数据。图中可以明显看出,08年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只会,新屋开工跌至谷底,但随着美国政府救市,此数据便触底回升,六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恢复到了当年的水平。此图说明了房地产业和整体经济的联动关系。
中国的市场数据不如美国完善,但从我们可以找到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房地产的投资十年以来从未缩减过,一直呈增加投资的势态,最高投资增速接近60%,最低增速也有百分之几,平均增速约为25%左右。
政府基于“民怨”而对房地产进行一轮接一轮的调控,但是,中国房地产的希望其实就在民众对房价的痛骂声中,骂声越高,说明买房的欲望越是强烈,刚性需求的刚度越大。而什么时候街头民调多数人不知道本地房价的时候,才是房地产冬天的开始。
阅读链接:
京沪深杭四大城市1月卖地超千亿 引房价再涨担忧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201/0137181290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