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上市银行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末77.13万亿元存款,减少1.5万亿元,至75.62万亿元存款,环比下降1.97%,比2013年末存款70.42万亿元存款增长7.38%。面对这种状况,一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就在各大媒体无数遍呼吁银监会放宽存贷比,因为他们拿银行薪水,自然就要为银行办事。问题是这些银行系首席经济学家这样呼喊有效吗?
中央执行金融改革,目的就是要倒闭银行业改革,也是调整企业总是信贷的目的。况且现在1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需要通过PPP模式转变成企业债务,就是阻止地方政府不断从银行贷款,现在银行能够贷款的资金少了,反而有利于银行呆坏账的增加。请问,银行系首席经济学家大量呼吁银监会放宽存贷比有用吗?这种呼吁与上面改革的意图是背离的。
问题是,这些银行系首席经济学家并没有改变银行业绩的能力,仅凭一些知名度和人脉关系已经不吃香了。现在银行需要的是能够促进业绩增长的人才,而非这些“花瓶”。
银行如何进行华丽转型呢?
1、大多数银行旗下都有保险、金融租赁、投行、信托、理财等部门,如果通过各种促进企业创新促进企业业绩飙升来拉动银行各大业务增长,这比走拉存款信贷有效。
2、促进银行旗下这些产业的业务有机整合,创造更多的效率,也是提升银行总业绩的方法。
3、不要直接拉企业存款,而是要通过专家人才促进企业业绩高增长,并且长期从战略、资金等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才会一辈子把存款交给该银行。问题是,这些银行系首席经济学家并没有改造企业业绩的能力,所以,银行需要提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的人才成为首席经济学家,才能挽回当前银行靠信贷发展业绩到天花板的过时模式。
4、既然不能从吸收存款角度来争夺存款,那么从提高消费者各种便捷角度来吸收存款也是可以的。比如促进消费者便捷的直通互联网银行、微信银行、口袋社区银行,消费者必须要在这些银行里面储存资金,结果就促进这些银行的存款增加了,与利率高低没有关系,只要利率与线下银行一样就可以了。平安银行就利用这些便捷服务,成为第三季末存款比上年末增长最快的银行,增速达到23.93%。
5、从企业的资金、投资、理财管家转变成企业一揽子发展业务的全面管家,比如企业销售、渠道、营销、品牌、产品、包装、物流、网店、外贸、投资、并购、采购、质量、技术、管理、订单进行一揽子规划运作,成为企业的后台,企业家只管数钱就行,那么,企业还何必要自己控制资金呢?只需签证确认就可以了,现在通过电子确认就可以了。但是,任何方案需要企业家满意、企业董事会满意、股东大会满意才行,那么,银行就需要具备大量顶尖专家人才库,先通过内部讨论构造规划,然后形成满意的解决方案,再与企业沟通,这才是银行的华丽转身,这些方面是可以大量收取咨询服务费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银行业从信贷路径转型,向各种便捷消费者的网络消费金融转型;发挥旗下各项功能为企业服务;促进旗下各项业务的一体化效率;用“微观企业专家+宏观经济专家”双料专家成为首席经济学家,替代目前的单料首席经济学家;管理企业所有业务让企业家只剩下签字确认和数钱。这5步就能让银行业华丽转身。
作者简介:吴东华,知名经济学家,创新专家,服装战略专家,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经济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前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研究员、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提出解购论淘汰并购论,抛出第四驾马车进行一系列整合创新,吴东华用第四驾马车精髓指导过美国大使馆、伦敦ARM、法国ENSAAMA、巴黎O.G.F.D.I、德国《明镜》等国内外数十家机构,指导技术创新、渠道创新、销售创新、款式创新、包装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区创新、打造全国品牌国际品牌国际名牌,网络搜其《全球缺乏“离岸”经济创新认识》、《企业综合创新将赢全球10年》是创新最好研究,被指导企业业绩年新增50%、100%、200%、300%不等,经济研究范围、指导范围、指导企业收入新增速均超过顶尖经济院长,详见吴东华网易官博。写于2014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