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的肇事者与受害人


其实,“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是飞涨的房价与原地踏步的居民收入之间考量的结果。住房是生存之必须,人们有理由不能容忍把住房的权利仅仅授予富人。但是,靠“倒按揭”以房养老却把房子和养老捆绑在了一起,无形当中让“住房”和“养老”这两个生存之必须的命题,处在了完全对立的尴尬局面:房价如果不能涨,至少亦不能降。而房价只涨不跌不仅让困难群体远离了住房保障,也可能使养老成为奢望。

  由此可见,“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要顺利开展,前提是房价继续坚挺下去,这势必就会将人们的切身利益与房地产暴利捆绑在了一起,也更让人们感到左右为难:倘若房价下跌,未来房产抵押评估时就会贬值,所领到的钱或许还不够填平当年的按揭付出;而房价不断上涨,购房门槛也会水涨船高,支付出的住房成本将更加高昂。当房地产一头挑起扩大内需的重任,另一头又扛上养老的重担之时,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就会受到挤压和排斥,甚至化为泡影,而房产价格在亢奋状态必然会一直持续下去。反过来,房价的坚挺又会影响到“以房养老”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效果,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即使不考虑房价下行的因素,中国泡沫隐现的楼市背景下,“以房养老”依然注定充满风险。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就上百万,很多人到60岁恐怕也还不上贷款,60岁之后“人养房”都成问题,别说“房养人”了。如果涨速过快,则养老者要吃大亏;如果价格形势急转直下,则银行机构又要当冤大头。业内人士称,以房养老的难度在于,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关键因素的难以预测。对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他们对此项业务不积极并非没有道理。

  “以房养老”模式的兴起,再次敲响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警钟,从中也折射出中低收入者的无奈,更提醒着政府要扭转我国贫富分化的局面、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大势所趋。而在前期国内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的前提下,别人的“以房养老”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养老方式和效率问题,而在国内首先涉及的是一个原始积累时期的公平公正的问题,倘若怂恿利益集团先以“原始积累”的名义靠高房价剥夺普通百姓的劳动积累,后又以养老的名义维持原始积累的“合法性”,其必然会进一步加大社会贫富不均的差距。当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房养老”模式,其结果必然会继续加速房价的攀升,也为房地产业泡沫的破灭埋下祸根。老百姓既是高房价的“肇事者”,也将会成为高房价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