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任前公示,咋成了“杀猪榜”?
今天《南方周末》一篇题为《山西“补官”:八九十人选拨名单中五六十人不愿参加》的文章披露,在经历过“官场大地震”的山西,目前省管干部已空缺311个职位,其中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免职造成空缺的就有34个,其他是正常到龄退休所致的空缺。
那么,“震”后如何将这些“空缺”填上,就变成了一件既敏感又充满风险的工作。说敏感,就因为这个官场腐败曾经极为严重,以中纪委的说法就是“塌方式腐败”,用新任省委书记王儒林的话说就是“一坨一坨”的,这其中“买官卖官”现象也是相当严重,导致如今正常提拔干部也变得较为敏感。而说风险,就是担心新提拔的干部原本也是腐败分子,今后要承担“失察”之责。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西官场提拔干部工作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该文披露,一个八九十人的选拨名单送到了吕梁市一名市委常委手中。廉政谈话之后,只有31人愿意参加县委书记选拔,有五六十人主动表示不愿意参加。
笔者以为,不愿意参加县委书记选拔的这些人,应该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看破“红尘”,不再追逐权力。比如一些人眼看着自己的上级、同事、下级在此轮反腐中失去人身自由,眼看着同学、朋友、邻居被查,领悟到如今当官已是“高风险”职业,政治抱负不够高的人,或仅为“避险”而主动退却;此外,随着反“四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官员“含金量”锐减的同时,工作压力却变得越来越大,一部分人体会到如今官不好当,还不如不当。
另一种则是心中有鬼,担心任前公示后遭举报。因为将要得到提拔,往往会遭到政治对手以及此前得罪过的其他人的举报。以前经常能听到某某“一尺厚举报信”,加上沈培平这类官员的“告到联合国还得回到我这”,一度让百姓对举报失去信心。可新一届中央“雷霆万钧式”的反腐,又让百姓重新树立了“举报有用”的意念,导致不少官员因任前公示而遭举报,并最终“落马”。
近几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成为网络红人。这名“亿元院长”受贿共计现金人民币3500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80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网友还议论王天朝特别会“来事”。据介绍,白恩培主政云南期间,王天朝主动成立了领导保健组,对领导的保健工作相当上心。习惯于联想的笔者就有了一个疑问:其他省、市、自治区甚至更低级别的领导有没有这样的保健组?
有意思的是,王天朝就是因为任前公示而“落马”的典型代表。
2014年7月29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公布31名省管干部的任前公示,王天朝的名字出现在显要位置。这份公示显示:现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王天朝,拟任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9月11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按照有关规定,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为期一个星期。也就是说,王天朝应该在当年的8月4日公示结束后走马上任,从副厅级升至正厅级官员,可他迟迟不见动静,只能是在任前公示期间被人举报了。
因任前公示而“落马”的官员,王天朝涉案金额还不是最大的。2011年10月,东莞市虎门镇党委书记吴湛辉等12人被省委组织部予以公示,拟提拔担任市级领导干部职务。但公示之后的几个月,吴湛辉没有升迁,却被调离虎门,象征性地安排了市委副秘书长的职务。2012年10月8日,广东省纪委发布消息称,吴湛辉涉嫌严重违纪已被立案检查。
检方指控,吴湛辉涉案总金额达到1.7亿。其中涉嫌受贿4970万元,人民币3000万元、港币920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较拟提拔而“落马”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吴湛辉庭审期间,十八大代表、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朱明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上级)本来准备提拔他的,被举报经查实,才发现吴已是‘裸官’”。而随后已升任广东省政协主席的朱明国,也于去年11月份被查,而且“故事”也绝不会比吴湛辉少。
事实上,因任前公示引发举报,并最终“落马”者绝非仅仅这两名“亿元贪官”,很多“任职中止”的官员实际上已处于“待查”状态。因此,以笔者对当今官场的认识,官员任前公示制度,极有可能变成像“富豪榜”致榜上富豪纷纷入狱一样,成为贪官的“杀猪榜”,让贪官的“喜事”变成“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