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四风”顽疾要在“四方面”着力


解决“四风”顽疾要在“四方面”着力

  

  始终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但是在一些地区、少数干部身上,“四风”问题并没有彻底根除,甚至还有所抬头,成为与党的基本路线相违背的“顽疾”。根治“四风”顽疾,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作风问题具有传染性、顽固性、反复性,解决“四风”顽疾,是一项紧迫而关键的工作内容,笔者认为,必须从“四个方面”着力、下功夫。

  思想回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四风”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顽疾,说到底,还是由于长期以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和得过且过的心理。即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单位、少数干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重视,特别是对于理论学习、思想改造、道德锤炼,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有应付、应差、搞形式、走过场现象。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扣好思想的最后一粒扣子,对于一些认识不清、觉悟不高、意识不坚的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回炉再造”,提高主动改、自觉行的意识,确保思想上不动摇、认识上不含糊、行动上不懈怠。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续整改落实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始终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筑牢思想堤坝。

  领导带头。始终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带领、示范引导作用,是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也是根治“四风”顽疾的不二法门。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从政环境好不好、政治生态优不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的后续工作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必须突出抓好“一把手”。各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自觉将自己摆进去,将责任扛起来,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要主动认领问题,积极整改问题,对整改落实、专项整治、为民办实事、建章立制等重要事项要牢牢抓在手上,不当“甩手掌柜”,以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来推动和引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责任倒逼。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不负责,就要被问责。要加大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解决“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在教育实践活动后或实际工作中发现、巡查、巡视出的党员干部违反“八项规定”或出现新的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为官不为”、“为政不勤”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决不姑息,绝不手软,并且要进行“倒查追责”,上查一级、上追一层,从而倒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实抓细抓好,杜绝“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使心中有责、敢于担当成为党员干部鲜明特质。

  长效管理。常态才能常效,长效才能长久。“四风”问题之所以会反弹、反复,成为“顽疾”,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制度执行和落实上时紧时松、时冷时热、时宽时严,缺乏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因此,要进一步对有关制度建设来一次全面清理、全面检修、全面完善,该保留的保留、该废止的废止、该新建的新建,确保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可监督性,并且制度一旦形成,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绝不能将制度当“稻草人”作摆设。另一方面,要突出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建立健全抓作风、转“四风”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搞“一阵风”,更不能以形式主义来应付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来对付官僚主义。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提高工作实效性。

  作风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容不得马虎,也不允许马虎。解决“四风”顽疾,必须下真功夫、出实着子,坚持抓实、抓细、抓紧、抓好、抓常、抓长,才能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赢得民心、汇聚民智、集聚民力,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