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0月19日,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熔断机制”。
但是,自1987年股灾以来,截至1997年10月27日全球股市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时只启动过一次。这是在没有涨跌停板限制以及T+0的背景下实施的。而我们在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必要条件下进行“熔断”的政策后,马上率先进行了“首熔式”,这个“首熔式”效率奇高,把5%以及7%的“熔断制”一次过批发了,中间不过是隔了7分钟而已。若果说此前股灾一天蒸发市值的时候,貌似还有砰砰作响的声音,这次的千股跌停来得比某个著名的巧克力品牌还要顺滑流畅、入口即化。人们就是在盯盘惊愕得嘴巴一张一合之际, 看着股市财富以及自己账户上的数字悄然缩水。
有人说,这是市场对于1月8日大规模解禁忧虑的提前预演。还有人说,这个 “熔断机制”也是为了防止外资快速外流,堵截在资本市场上。究竟这个机制的作用如何,国家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以及明天是否继续“熔断”,究竟如何更好地平衡上市大股东、董事以及普通投资者的利益,管理层如何更好地让资本市场平稳地运行,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