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喜洲街头晒太阳吃小吃


 我在云南(6

我在喜洲街头晒太阳吃小吃

 

上次离开大理古城去下关,热情的出租车司机一路推荐喜洲,说大理古城的建筑都是现代仿造的,真正的古建筑在喜洲。估计他是喜洲人,对家乡有着特别的自豪和偏爱。不过这对我有一些影响。后来又看过关于喜洲及其古建的报道,就动了找机会到喜洲看看的想法。这次去双廊,顺便看看喜洲也是动因之一。

那天早上从双廊出来的时候,就计划好当天下午到喜洲闲逛。或者看看古建筑,或者吃吃小吃,或者再去看看洱海。本来还打算看看一个据说是云南最大自然村落的村子的,因交通不便而取消了。搭旅游大巴直接到了喜洲路口。一进镇子,就看到一个上书“喜洲古镇”的牌坊。有人拦住要买60元的门票,才想起网络上说这是一家人造景观。小付说过,在风景区,可以不买门票就尽量不买门票。卖门票的地方不过是经营者围起来供游人照相的;卖门票的地方可以看得到的风景,在不卖门票的地方也看得到。这种说法有时候我愿意相信。上次在德钦飞来寺,卡瓦博格没有露出来的时候还让人们自由进出观景台,卡瓦博格一露出来,就要买200多的门票。其实只要多走个几十百把米,就有不亚于观景台的视角。我们上次去看原阳梯田也是这样,经营者建了个观景台,就要收100元,但不进观景台,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古城古镇或者古村应该是有它独特的味道的,这种味道会引导着你进入。这种味道与建筑、道路有关,可能还与气味有关。真正的古城似乎是可以发出某种独特的气味的。我就那样晒着太阳悠哉乐哉逛着,不一会来到了四方街附近。路两侧有卖工艺品的,卖蜡染的,卖小吃的,还有出租自行车的。太阳暖烘烘的,路边的小吃和小吃摊边的草墩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诱惑,腿脚移不动了,就在小吃摊边坐下,要了一碗豌豆凉粉。在所有的云南小吃中,豌豆凉粉是我的最爱。那种无以言表的美味,就像爱情一样让人留恋。解开衣扣,让阳光洒进胸前;伸展腿脚,安安稳稳坐下慢慢品尝。不过就是一碗豌豆凉粉,但我想就着这样一碗凉粉好好享受午后灿烂温暖的高原阳光。阳光是一种美味,真的可以入胃的,不仅免费,而且供应充足。

卖凉粉的大姐是巍山人,彝族,嫁到这里的白族人家。我一听就有些兴奋,我也是彝族,而且明天就要去巍山。闲聊一下子就热络起来,周边做小生意的两位当地人也参与进来,说古城与喜洲,讲彝族与白族,又说喜洲与巍山。我之前总以为白族应该比彝族有着更先进的文化,对于彝族人之好酒善斗,我一直觉得是与现代社会不相容的东西。想不到参加聊天的白族老乡却对彝族及彝族文化表现出足够的敬意,比如说彝族建立的南诏国比白族建立的大理国更早,更强大,疆域更广;还有,白族有语言没文字,而彝族既有语言又有文字,等等。卖凉粉大姐摊位边上是卖油炸鱼的,摊主是大姐的儿子。我只是问问那鱼来自哪里,他就送了两条给我尝尝。

喜洲古城不大,就只是围着四方街的几条步行街。转来转去转了个遍,也不过个把小时。街上到处是卖小吃的,喜洲最著名的小吃是婆酥粑粑,我前些年在海舌公园吃过。这次我想在吃点别的东西。就在四方街东头,有卖水晶两份的小摊。这东西我上次吃的时候,是暑假在官渡古镇,再上一次就是几十年前了。其实就是什么淀粉加糖水,不过在热天确是清凉解渴的好东西。我又懒洋洋地一屁股坐在草墩上,端起一碗水晶凉粉悉悉索索吃起来。心情大好,不禁帮老板娘吆喝起来。老板娘自然也心情大好,往我碗里添加了一大勺。

先前经过四方街东北角的时候,看到一群游人围着一个凉品摊子,凭这种阵势判断,这家的凉品应该不错。云南最好的凉品应该是在我们老家,那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对于少年时口里终日淡出鸟来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看见凉品摊就禁不住口水连连,现在的我还是这样不争气。再一次经过这家摊位的时候,客人已经不多了。于是,坐下,要了一碗混合豌豆粉、米线、面条、饵丝的凉品。似乎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加的,不过这样已经够丰富。口味当然不错,不过更让人欢喜的是摆摊的老奶奶灿烂的笑容。与老太太用家乡话交谈,是一件跟吃美味一样美好的事情。这样蹲在街边吃小吃,最有意义的就是融入乡土气息之中。老太太七十四岁,做了几十年的凉品,街坊四邻都喜欢,于是闲不下来,天天出街,不为赚钱,只为让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的人们在自己的摊位前一饱口福。

我真的感慨,幸福的含义就是这样被淳朴的人们定义的。

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