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真的赶超美国 ,进入中产社会了吗?


 

自2000年以来,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增加了3850万人,而美国仅增加了1290万人,中国的中产阶级增长率为美国的3倍。那么,中国是真的进入中产社会了吗?

 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已经达到1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位居世界第一。根据这份权威报告,中产阶层的标准是5万至50万美元(约32.75万-327.53万人民币)。

中产阶级是指处于社会中等收入水平的阶级,处于社会中等收入水平的阶级,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

权威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说法,则是9000美元至3.4万美元之间。而国家统计局2005年则将年收入6-50万元之间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人群,即中产阶级。

 7a600041020b7edf20d

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统计局10年前的标准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生活标准。我们参考瑞信研究院的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50万美元的财富标准(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

那么,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中国取代美国的(9200万人)成为全球第二富有的国家,此外日本家庭由于受汇率持续大幅贬值的影响,财富已下跌15%。

中国中产阶级及以上成年人所占比重仅为11.3%,远低于美国50%和日本的68.6%水平,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5.9%),这说明目前中国有近9成人口生活在中产阶级水平以下,还未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虽然在过去的七年间,官方公布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呈现下降的态势,2015年更是落到了近13年来的最低点。

但非官方的数据却显示中国社会财产不公平的程度在加深。2012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0.481。

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实际上并非处于“中间阶段”,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处于顶端,而在这之上的人群数量极少。这些数据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中国的财富水平其实不高。

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

总的来看,中国虽然中产阶级人数全球最多,但距离真正理想的中产社会依然任重道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迫在眉睫,其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7a6000413be6f392b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