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抛弃与失去中寻觅成功
喻建国
抛弃是个体的主动行为。抛表示投、掷、撒、扔等动作。 “弃”字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抛弃这个词,前一字是表示动作,后一字表达了目的,达到不再需要的目的而采取的投、掷、撒、扔的个体主动行为即抛弃。《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有曰:“此女不知何人抛弃,有众鸟衔出水来,定是大贵之人;我今取回养育,倘得成人,亦有所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城投奔相识而去。”
失去非个体的主动行为,更多的是客观世界的运转。对个体来讲,原来拥有的现在不再拥有了,即谓失去。唐·方干《东山瀑布》诗有句:“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清·王士稹《池北偶谈·谈艺五·罗池碑》:“(罗池碑)乱后失去。”
个体过去曾经拥有的,现在不再拥有了,这一存在可能发生于抛弃,也可能发生于失去。个体应该抛弃什么?对于所有自己还拥有的假恶丑朽,应该毫无留恋地将其抛弃。个体应该定期对自己拥有的对象进行定性,如果是属于假恶丑朽的,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将其抛弃。
假与真相对,凡属假的,必不为真。不真实的存在,不属于原本的,都可归为假的。《说文》有曰:“假,非真也。” 《墨子·经上》有曰:“假,今不然也。”
很坏的行为属于恶,恶行基本上能够构成罪。凶狠、凶猛、狠毒常现于恶,很坏的或不良的有时也归为恶。《说文》有曰:“恶,过也。”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有曰:“恶积祸盈。”指出了恶与祸的关系。
丑与美相对,极其不美即为丑,俗称难看。丑影响时空中的美,这种影响有时显得极煞风景,有时却可以作为一种衬托,让美更加得以显露。
《说文》有曰:“朽,腐也。”诗·周南·良耜》有曰:“荼蓼朽止。”。《论语》有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旧常入朽,但是也有历久弥新,因此旧不一定为朽,而朽必属旧。
个体所拥有的空间并不是无穷的,在有限的空间中个体应该保有的当是真善美新,如果空间被假恶丑朽占用了,真善美新就难以到位。国人常有破旧立新之说,也就是把假恶丑朽从个体的空间中抛出去,把真善美新请进个体的空间。
失去假恶丑朽倒是一件尚嘉之事,不经意间假恶丑朽的存在在个体的空间中不存在了,多好的事哦。失去真善美新却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要尽力去将其找回。有一种成功之术:善于在个体的延绵中,抛弃并失去假恶丑朽,同时又不会无意间将真善美新抛弃了或失去了。这样的一种成功之术也是可以历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