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陈柳钦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城市管理提出了一个个课题,城市管理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即“精细化管理”,不可回避的摆在我们面前。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他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从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出发,从管理和服务入手,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一形象比喻就为破解城市管理困境开出了良方,也为城市管理指明了新方向。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如何的重要标志。而城市管理则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体现城市精气神的关键所在。当下,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一些城市在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些细节,给市民带了各种不便。诸如道路指示牌不规范或者严重破损,经常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井盖设置不合理,管理跟不上,不仅影响道路美观,“井盖吞人”事件也时有发生;下水道设计不科学,每逢雨季,就开启城市“看海”模式。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问题,恰恰是当下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城市管理水平还不够精、不够细。这些小的细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就会成为城市发展的大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超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与资源集聚、商业蓬勃结伴而来的,是孩子们呼吸一口清新空气都成为奢望,每天几个小时的通勤害得上班一族人困马乏,外地游客站在车水马龙中踯躅慌张,白发老人心焦生活无人照料,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没能像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般快速提升。在城市之觞久治不愈时,精细化城市管理理念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
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现存管理的改进、优化和提升,它是相对于粗放感觉的精致、精准地改制,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的某种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是对管理细节的精致化,和对管理末端的全覆盖和精准化的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城市管理领域的一种全新管理方式,能够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城市管理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使之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趋于平衡,使城市管理的成果不断造福人民,也就是以人为本。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都是城市管理的范畴,群众利益无小事,没有哪个方面是不重要的。只有钢筋水泥的城市是冰冷的,让市民住得舒服、行得便利、吃得放心、身心健康愉悦,才能积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每个人乐于与城市共荣共生。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的成果不断造福人民,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对城市环境及城市管理的需求无疑是城市管理的宗旨。城市管理涉及的范围广,程度深、质量高,涉及到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城市管理者只有有效的解决市民需求的细节问题,把人民生活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最基本标准,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照顾到大多数,也才能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整个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让城市不断提升颜值,与繁华的街道、高歌猛进的经济指数相比,精细化管理之下的城市更加温润人心。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宏大工程,更是一门精细的艺术。管理者只有如匠人般苦下精雕细琢的功夫,用精细化管理的药方治疗城市粗放发展引致的痼疾,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和谐温润。通过精细化管理,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引入现代精细化管理手段,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迅速改善城市市容市貌,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管理的期待与要求。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对现行城市管理体制、方式、方法的改进优化和提升,是对城市运行、发展各影响因子变化的精准的预判和把握,是对管理细节、末端和管理第一线的精准的规制和掌控,是对个体行为和偶发事件的及时、精准的把握、预判和处置,把其负效果控制在最低水平,是确保城市稳定、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高水平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技术,还是一种管理文化。说它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因为它体现了组织对管理的完美追求和对工作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思想贯彻;说它是一种管理技术,是因为它需要对常规系统进行细化、改进、提升、优化,不是凭经验、感觉、判断进行粗放式管理,而是要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科学化的手段,使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及持续运行,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说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是因为它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并把常规管理引向深入,通过规范流程、规范运作、优化资源、量化责任、监督控制,实现经营活动的有序竞争,达到目标效益最佳化。
当然,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一批大城市、城市群乃至特大城市,对城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近年来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管理标准不高、精细化管理不够、城市序化问题突出等短板依然存在,原来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实要求,需要精细化、服务型的管理职能。因此,我们要以更精致、精细、精准的管理理念,补齐城市管理的短板,并把有效的、关键的城市管理细节沉淀下来,固化为一种城市管理制度、一种常态城市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成为一种品牌,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现代城市中,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有活力。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