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对立历来都属于环境叙述传统和历史观念,提出整体生态感知力和想象力的存在,就是承认超越性和开放式人类生存具有与自然相互契合共同性。由此也提出了生态共同体存在以及生态主体间性思想结构。它包涵二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有宇宙空间性构成的生态整体全部都可以融入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二是凡属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生态系统都隶属于完美的主体间性构成。生态共同体和生态主体间性——成为生态感知力和生态想象力存在基石。

人类生命的连续性和短暂的存在,相对于漫长的自然史进化,他能否具有生态想象力和环境认知超越性,去发现并获得整体生态的存在性以及通过自身的生态介入和参与实践获得其生态智慧。这几乎成为人类社会回应生态思想基本的逻辑起点。它促使我们重构生态共同体和生态主体间性。并使其成为处理自然与人关系新主题。将所有生态宇宙视为共同体就成为消解互相对立生态力量最好的选择;也同时延伸出生态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
生态主体间性的确定必然建构在生态共同体的存在之上。当生态人类介入、参与和实践嵌入整个系统之后,作为推动力和改变环境现状以及自然进化方向选择性正是通过人类生态感知力和想象力并与其他宇宙深层多种智慧形态相连接起来,并形成共同合力将自身嵌入整个生态系统,成功地重构了生态主体间性;人类终于可以从主客二元对立矛盾中解脱了出来。

人类生存总是被迫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演化进程之中,人类行为实践并总被限定在具体的生态境遇里。如何从瞬间的生态感知切入整体环境,如何从个体或群体经验获知生态系统存在,如何从有局限的生态认知去确定生态整体进化方向,如何从现有的环境决策去完成整体生态智慧等等;这里提出作为进化历史生成的人类社会如何嵌入整个宇宙形态的问题。也提出也不同文明创造的生态思想观念。人究竟在多大的范围内可以感知地方以及宇宙深层生态整体,并以自身的智慧和技术,社会制度和组织,经济发展和文化,科学和宗教形态呈现其生态整体性。
人正是以开放式存在感接纳世界万千变化的物种。那些起源于人类直觉的智慧始终都指向庞大的生态系统。这种认知状态先天性决定了连续或连接性。促使他都可能起始于认识的局部区域,其连接性却伸展向无边无际宇宙深层空。生态想象力和感知力未必因为生命短暂而丧失了整体生态性。而是通过人的非完善和开放式接通了整个生态系统。正是这种嵌入式的开放系统和连接的广泛以及超越其上智慧可以把人类生存实践中感知力和想象力赋予生态整体性。从这个基本角度判断人是必然服从于生态整体存在物种。因此当他无论处于何种境遇,生态整体性包涵了他自身的开放性和人类与自然互动的超越性之中。

人的实践由工具媒介物通过有限生态局部向无限延伸。人的生态想象和感知力却通过思想的方式也向更大生态范围扩张。这两种趋势接近着生态整体同时方式和路径虽然不同,但任何被限定在具体环境史的人类都可以通过此开放性获取生态智慧完美形态。在所有人类实践的生态整体中确定并以其自身技术和道路接近终极智慧的多种可能性。
或许正是人类生态实践和生态科技以及生态智慧存在于当前可能环境改变之中,潜在着接近未来和改变当下境遇智慧。他可以从人类积累创造的数据资源和生态资源相互嵌入式发展中强化了预知生态整体能力,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连接并通向生态整体完美结合。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和生态整体凸显和表明了人类生存技术和生态智慧存在都达到了如此高度紧密结合。其后的支撑是开放式人类生存和延展性无限技术可能带来生态感知力和想象力成熟。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和生态整体融合正在形成新的临界点,以此跨越了前所未有生态社会重构历史新阶段。
人类可能通过制造有生命的机器,或者通过基因技术创造出新的生命,实现了对宇宙深层连接和复杂关系重建。实质上都是利用人类延展性带来开放式和智慧想象力,把自身的生态感知力传递至机器生命和新物种中去。这符合对于生态想象力和生态感知力需求。历史、现实和未来生态不过是被彻底打通而不作出历史区分。这个意义在于任何存在单元和自主性生命体都在生态智慧确定位置上。它消解了从时间线性这一人类观察视域片面性,而是将整体生态融入到根本不存在时间结构之中。只要开放式想象力和感知力与生态整体完全嵌入情景,生态主体间性由此被最终建构了起来。

人类与生态之间认知关系是建构在这种原初的基础之上,它并非还原为最初认识,而是始元的意识以开放式和想象力构建生态整体连接性,并以此搭建了基本架构确定了人类生存认知生态起始点。生态范式的转换正是切入这个连接性将所有生态整体的完整呈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脉络中去把握。所以人类社会生存并非断裂的过程,而是以生态智慧形态融入所有时空,才可接近并理解自身生态开放式和生态感知想象力互动形成的复杂的关系史。
2018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