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活出点精神的


 左占国

                                   北京智康中医研究院

                                        2019.1.5.

根据反思时弊、自省自律、不负时光、不渎职责,奉献时代、开创未来、达成目标、跨越发展的总要求,提出人总是要活出点精神的论点,通过精神释义、用哲学精神立三观、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用艰苦奋斗精神去奋斗、以习近平新时代奋斗精神为武装、以进取精神为风貌、以拼搏精神为引擎、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奉献精神为导向、以利他精神为目标10点论据为证明,因此得出人必须要活出点精神来的正确结论。

1、十点论据阐述人总是要活出点精神的内涵

1、1、精神释义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神志等,指内容的实质所在及其主要的意义。精神是思想的源泉,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具有生气与活力的与众不同的标志性风貌特征。

1、2、用哲学精神立三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哲学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是唯心和唯物、真理与谬误、是与非、对与错、公与私、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理论武器。哲学精神是哲学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是哲学与其他学说在精神层面划定界限的重要标志.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原初、最根本、最精妙的表达,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追求真理是其基本内涵。 

1、3、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两个世纪过去,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当今时代,怎样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追求真理要以真理精神为前提,因为没有真理精神就不可能真正追求真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变革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真理观的诞生,正是这一真理观构成马克思主义真理精神的实质(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吴晓明)。马克思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永远闪耀着革命真理的光辉。

1、4、用艰苦奋斗精神去奋斗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节俭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合乎逻辑地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受信仰驱使,使命感召,责任所系,人民所托,前仆后继、继往开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引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汇聚起了中华民族势不可挡、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为民族崛起与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理论、精神、物质基础。

1、5、以习近平新时代奋斗精神为武装      习近平新时代奋斗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貌的科学概括,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履行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动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要义、渊源,特别是把握“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四个奋斗的思想内涵,是做新时代不懈奋斗者的关键(来源: 《前线》 作者: 公茂虹)。

1、5、1、习近平主席的“奋斗幸福观”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可以说,这是习近平主席的“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简明最通俗的表达形式,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最有力的动员。

1、5、2、幸福投身习近平伟大时代的真理性实践           到底什么是幸福?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作家拉格洛夫曾说:“幸福是对责任自觉的承担”这种对幸福揭示的深刻性至今无人超越;有社会就有责任。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当我们在承担一项责任的时候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也意味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在不断变换角色并合宜、适时、恰当、切实履行责任的人生过程,就是持续创造和实现幸福的过程。人类在寻求自身解放中,历代先贤为了人类幸福,不惜牺牲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创造了感天动地的精神物质财富,彰显着人类历史及其人性的光辉。自180年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以气吞山河之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世界,更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寻求民族独立提供了选择并取得了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7年前,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中国共产党杰出代表毛泽东同志勉励全体中央委员会成员:“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67年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开启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和世界重新感受到了其中蕴藏的真理力量、信仰味道和思想光芒。让我们担起实现幸福的时代责任,以奋斗幸福观为引领,为谋求人民幸福,积极投身习近平伟大时代的真理性实践,贡献青春力量,创造美好未来。

1、6、以进取精神为风貌         进取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心理状态。客观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和思想境界也务必不断向前发展,只要稍有自满和停留就要落后。有了内驱力和进取心,就会有奋斗和进步。反之,安于现状,懒于进取,必然落后。进取精神是时代的要求,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尤其就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它集中表现是:勤于学习,努力向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以顽强的意志和开拓精神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进取精神继承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钻劲、挤劲,进而在各项事业中发扬;进取精神更是一种向上的、立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意思与进取心相近,但更能形容主体的决心和魄力。是人类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

1、7、以拼搏精神为引擎           拼搏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拼搏一生需要高度的自制力;拼搏一生需要坚定的意志;拼搏一生需要良好的心态;拼搏一生需要刻苦的奋斗。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才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拼搏精神(伏尔泰);在创业时期必须靠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艰苦困难即此一条生路上必经之途径,一旦相遇,除迎头搏击外无他法(邹韬奋);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居里夫人);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内容参见成功三定律:“荷花定律、金蝉定律和竹子定律”

1、8、以创新精神为动力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有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以批判为前提,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1、9、以奉献精神为导向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1、10、以利他精神为目标       为己利他也叫己他俩利,是道德修为的基本准则,无私利他是人生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利他,恰好与侵犯相反,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利他精神的有益于社会的行为。 人们通过采取某种行动,—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的愿望。通过利他行为,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和胸怀,使人性修为的境界不断从利他人、利社会、利自然向利宇宙的高层境界发展,系统打造成就人生事业的文化、思维、哲学、人文、社会环境而发展自己、贡献社会、成就人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中,历来注重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并于1952年3月5日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再要求全党坚持和发扬:“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革命乐观主义和排除一切困难”等五种革命精神;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习近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忠实传承者和发展者,更赋予了新时代奋斗精神和奋斗幸福观全新内涵。

2、结论

人必须要活出点精神来。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进取而厚积薄发,用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真正活出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语言表述方式,从而进行有目的、有效率、有步骤、有价值的不懈进取、拼搏奉献和创新创造而不负时光、有所作为、引领时代、获得自由、幸福人生。成为一个自觉践行伦理学及其国家学“无害一人的增加每个人利益总量”终极道德价值标准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